作家谈心目中的塞罕坝

中国林业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7-09-08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这里就是我们心底那个绿色的梦

——作家谈心目中的塞罕坝

  塞罕坝!近期新闻热点。由一棵树引发出的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场。”8月10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刘醒龙在微信朋友圈推送了塞罕坝的一组风光照片并留言。
  8月4日以来,各大媒体集中报道了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历时55年,创造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感人事迹。一些作家对这组报道给予关注,应邀前往塞罕坝采风,并自发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8月8日,报告文学作家蒋巍分享了一张俯拍的茫茫林海照片,配发的留言是:“都是人种的!”字里行间充满赞叹之情。
  “山厚水厚人忠厚,山薄水浅人轻浮。若想不轻浮,那就多种树。”8月11日,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写道。在他看来,塞罕坝的意义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保护的事,也关乎人心的“绿化”与健康。
  “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一棵又一棵。在种树护林这么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情上,塞罕坝人创造着中国奇迹。”蒋巍说,看近来关于塞罕坝的系列报道,回顾塞罕坝发展历程,可以用“改天换地”来形容。在全球荒漠化极其严重、人类家园不断受到伤害的背景下,了解到中国还有个塞罕坝,真心为这片森林感到欣喜、激励和鼓舞。
  “当然,更让我感动的是塞罕坝人。他们的奋斗精神,他们的忠诚与坚韧,他们的牺牲与奉献都是罕见的、有温度的,也是充满历史意义的。”蒋巍表示。
  塞罕坝人是大写的人。
  散文家冯秋子得知,那些健在的“老坝上”,这段时间看到各大媒体对林场的报道和肯定,都睡不好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被国家认可了,让大家这么关心,很兴奋,感到很幸福。
  “跟塞罕坝人聊天,真是百感交集。他们是先进人物,但特别真实,很平常地生活着,但生活的内容却不同,有高度,有价值。他们是非常不容易的普通人。身处塞罕坝,我觉得这个环境太真实了,容不得人们虚妄,容不得铺张浪费,容不得有过多不切实际的麻烦。”冯秋子说。
  塞罕坝是林业系统的老典型。在林业系统成长起来的作家李青松,之前多次来到塞罕坝,每次来都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这一次,媒体的集中报道和再度实地走访,让他始终在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塞罕坝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二是,老一代塞罕坝人身上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新一代塞罕坝人是如何传承、如何弘扬这种精神的?三是,塞罕坝是如何通过生态之美来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道理的?”
  8月11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李青松撰写的报告文学《塞罕坝时间》。这是他在塞罕坝林场几乎熬了两个通宵写出来的。在文末,他道出自己对这几个问题思考的答案:“塞罕坝就是绿水青山,塞罕坝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就是我们心底那个绿色的梦。那个梦,并非虚幻缥缈,并非无根无蒂,那个梦是真的,就在眼前。”(王国平 侯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