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体内循环”模式 走出林区党建新路子

中国林业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8-03-22来源:政研会
【字体: 打印本页

——满归林业局党委推进“林地党建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基层党建新模式,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既是党的建设领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高科学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需要。近两年来,满归林业局党委顺应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林区党建”和管理局党委“构建林区党建一体化格局”要求,在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对以地区党建一体化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情况
满归林业局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西北坡,总人口不足1万,现有林业局、镇政府、森林公安基层党委3个,是党在满归地区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落实地区重点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中,林业局党委下设直属党组织19个,党员1076人;镇政府党委下设直属党组织14个,党员319名;森林公安局党委下设直属党组织5个,党员56 名。在国有林区改革过程中,面对机遇和挑战,需凝聚这些党员形成合力,实现新突破和新发展,因此,推进林地党建一体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整体联动体系,下好“一盘棋”。从地区经济社会大局出发,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服务群众”为目标,探索建立“林地共建”领导小组、责任机制和联席会议等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出台共建方案,明确各方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构建了林地党委牵头抓总、组织部门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在党员教育管理、生态保护建设、地区和谐稳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方面初步形成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局面。
(二)建立“双向互动”机制,推进“一体化”。建立“六个一体化”长效机制,即构建“组织共建、发展共谋、民生共解”的“机制一体化”;搭建共上一次党课、共过一次组织生活、共联一批困难和创业党员、共谋一条发展路子、共签一个互助协议的“载体一体化”;坚持发挥党员培训阵地作用,构建“教育培训一体化”;探索构建离退休党员、转制企业党员属地管理或代管模式的“党员管理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设施,提升惠民水平,构建“责任一体化”;建立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双方信息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的“信息资源一体化”
(三)搭建互促共进载体,同唱“一台戏”搭建双方党组织互动共进平台,一是以党建联席会为依托,全面推行“十联十共”工作法,即林地组织联建,共定协调机制;党员联管,共树先锋形象;转型联做,共兴地区发展;文体联谊,共塑文化品牌;治安联防,共创平安和谐;廉政联抓,共营清风环境;党建联创,共促发展进步;人才联姻,共谋科技创新;民生联助,共办社会事业;规划共施,共绘城建蓝图。二是推行党课一起上、党会一起开、培训一起抓、党员一起评、氛围一起造、典型一起树、服务一起搞的“七个一”活动模式。三是搭建“党员奉献日”、“党员结对子”、“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创争实践平台,开展“强堡垒,争先锋,我为绿色发展添光彩”等主题实践活动,引领激励广大党员带动群众积极投身于发展主战场。
(四)打造区域示范典型拧成“一股绳”。通过创建4个“林地一体化示范点”,以点带面提高林地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一是由满归林业局党委、满归镇政府党委成立“中共满归地区林地党建一体化建设委员会”,在繁荣地区发展、聚焦民生改善、优化发展环境上做示范;二是由满归林业局党委、满归森林公安局党委成立“中共满归地区生态保护综治维稳一体化建设总支委员会”,在提高执法能力、保护生态安全、维护地区稳定上做示范;三是由满归林业局机关党总支、满归大林公司党支部成立“中共满归地区综合服务一体化建设总支委员会”,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上做示范;四是由满归孟库林场党总支、根河“雪乡”食用菌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中共满归地区森林经济研发一体化建设总支委员会”,在黑木耳等林下产品科技研发、职工创业致富上做示范。
(五)培育一体文化支撑形成“一家人”。针对林地党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矛盾,把文化建设作为探索林地党组织之间求同化异、互通共融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培育学习文化、构建制度文化、深耕绿色文化、打造环境文化、阵地文化、群众文化、典型文化、服务文化等,以“文化制胜”求得思想上、政治上、价值取向上的一致,真正形成“一片林、一条心、一家人”。
(六)实施单位社区共建,共圆“一个梦”。驻区单位党组织主动与社区党组织联系沟通,统筹开展各项党建工作。通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和服务联抓、和谐联创,实现党组织活动开展与推进社区各项中心工作双联动,不断提升城镇文明内涵和特色品质,共同维护和谐环境。
三、取得成效
“林地党建一体化”新模式,为满归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形成了风清气正、政通人和、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1、加强了生态保护建设。把生态建设作为第一使命,共同探索“全员大管护”管理模式,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一是让绿色成为鲜明底色。通过实施“建设秀美家园、打造森林城镇”工程,展现出一幅森林拥抱城镇、城镇镶嵌森林的生态宜居画卷,森林面积、森林质量和森林覆盖率得到持续增长和逐年提高,挺起了保护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脊梁。累计完成造林育苗360万株、绿化树种培育25万株、人工造林1438亩、补植补造65000亩。森林面积由36.4608万公顷扩大到37.88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93.74%上升到97.48%。通过积极争取“中国森林特色小镇”、创建“红豆小镇”等项目建设,搭建“创名镇、建名局、做名人”载体,加快了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建设步伐。二是确保了地区生态安全。联合开展森林防火武装“三清”4次,清查沟系82条,检查入山人员1000余人,捣毁地窨子6处,特别是合力完成了2017.7.06雷击火扑救。通过组织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非法侵占林地违法犯罪行为集中整治行动”、“清网行动”等,立案并查处各类森林案件556起,收缴木材1.7609立方米,收回林地2.1398公顷,清理镇区内非法占用植树林地127块。成功告破“特大非法收购、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等特大刑事案件4起,维护了生态环境平衡。
2、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林地党组织“宣传队、播种机”作用,顺利完成政企分开和“两供一业”剥离工作及193名人员整体移交,合理安置产业工人779人,并实施职工思想经营“五步法”营造出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构建群防群治体系,新增高清视频监控10路,与公安局组建治安联防队,拓宽管理触角,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加大武装巡逻力度,开展“震慑行动”21次,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信访摸排和治安隐患、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整改火灾隐患18处,进行社会救助2次,救助3人,职工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平安稳心 强基”工程和“警民共建五联工作格局”成为深受群众拥护的地区综治工作品牌。
3、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一是打破了单位、产业、行业、领域党组织的限制,避免了党建以往交叉重叠、多头领导、各自为战的问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同时,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体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二是依托两级“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指尖课堂”等推动学习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共同接受学习培训21次,专题辅导12次,形成学习上开花,在工作上结果的良好局面,并通过打造生态党建、效益党建、质量党建、人文党建、智慧党建、民生党建、阳光党建七大品牌工程和“项目化管理”、“融入式党建”、“党建+”模式的递进实施,激发了基层党建创新活力
4、营造了优美宜居环境。开展“打造森林城镇 建设秀美家园”为主题的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战,在2016年城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共同编制城镇规划蓝图4个,改造拆除危旧房1651户,新建仓房226户,围墙通透式改造11045米,新建改造锅炉1个,打安全饮水深水井5眼,新制作垃圾箱110个,出动车辆8000余次、人员10万余人次,清运垃圾26.15万吨,完成城镇园林绿化树木3.46万株。切实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清运河岸垃圾、杂草500余吨,彻底解决了镇区遗留垃圾及死角“历史”垃圾;通过“365阳光驿站”、“五色服务卡”、“四零服务”、“五心服务工程”等载体,在供暖、供水、排污、保洁、物业等服务工作中,得到地区百姓高度认可;通过开展“党员带头全民动员 关爱健康 美化家园”义务劳动等活动和共签绿化美化终身管理责任书,实现了卫生设备“无死角”配备,保洁范围“无死角”覆盖,卫生环境“无死角”监督的“管理三无”目标
5、提升了民生保障水平。把“为民办事”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打造“一站式”、“阳光驿站、“民情日记”等优秀服务品牌和“林地共建”活动,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20余人次,看望慰问低收入群体16户,帮扶困难党员47户、困难职工及低保户300余户,用于各类帮扶资金41万元;通过践行“两学一做”,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问题150件,惠及群众2700余人;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月”开展公益服务11次,服务社区群众39人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50多件。承诺并兑现涉及工资、饮水、住房、环境、帮扶、健康等方面“民心工程”,完成了职工图书馆建设并新建了社区、活动中心和小型休闲广场,依托现有共建阵地和满归生态文化创作中心十大协会,开展“书香满归”、“红豆情”等系列文化活动,举办大小型地区文艺演出和体育联谊活动16场次,让职工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
6、带动了产业加快发展。用党建工作引领产业发展,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使党组织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神经末梢更加灵敏形成了党员推动产业发展、群众跟着党员致富的良好局面。旅游业、黑木耳养植业、蓝莓深加工和矿泉水产业的发展已具规模,野生浆果实现了采摘的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年产值达2000万元,黑木耳培植年产值50万元,实现了职工增收、单位增效、林业局增量。依托“满归地区森林经济研发一体化建设总支委员会”全力打造“创业增收扶贫富民基地”,培育“激流河”系列食用菌产品品牌,辐射带动13名职工创收、4名家属就业,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群众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7、推进了社会管理创新。林业基层单位和社区党组织采取共上专题党课、共温入党誓词、共同开展“手抄党章、诵读党章”活动、为社区老党员送温暖、镇政府和林场互捐赠书刊及参观学习、携手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六个一”方式开展共建,通过开展林地共建的“好干部、廉内助、正家风”家庭助廉活动、“打造平安满归共建和谐小区”治安联防活动、生态保护法治课堂活动及“绿色发展惠民生、生态建设当先锋”绿色帮扶实践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推进了满归地区的社会管理创新。
四、存在的问题
1、现行体制局限。长期以来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主要按行政或地域关系设置,并以严格行政隶属关系纳入各自条块范围。受体制因素影响,林业与地方的党建工作在工作范畴、领域、环境、对象上都存在着差异性,从党组织的基础功能上还不能充分发挥管党治党的合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地党建一体化的推进与发展。
2、渗透力度不够。虽然有共建机制,载体和活动内容很丰富,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协调和考核落实机制,致使在实际运行中,联合党组织调动沟通、统筹协调能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不敢管、不好管、难协调等诸多问题,距离真正实现“党员共管、活动共抓、资源共用、事务共商、成果共享”还有差距。
3、党建资源不均。因林地的经济基础不同,党建资源交流互补不充分,尤其是政治上素质结构和分工任务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林地党建的统筹发展,协作格局尚需进一步完善。
4、理论支撑不足。林地党建一体化作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对各级党委及广大干部党员,特别是镇区居民来说还比较陌生,而且当前对该工作的研究还在初始阶段,在一体化的内涵和定位、在职党员如何融入社区管理等问题上,尚未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来支撑,导致了林地党建一体化实践工作上还有死角和空白,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上,还存在“不适应”。
五、思考与建议
按照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放在全党抓党建的大环境中去研究的工作理念,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联动体制机制。在认真实践总结基础上,把以往成功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制度,并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林地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思路措施进行革新,健全完善一体化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林地共同设立的议事制度;建立相关督促互评考核、激励体系,以制度确保林地党建一体化工作目标、机制和运作模式的一致性和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
2、进一步整合林地党建资源。对双方各类党建资源进一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形成有效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在加强人才资源联动培养方面,依托远程教育和区域性网络资源,建立林地党员互动教育平台,并在科级干部层面实行“双向交叉挂职”制度,树立林地党建一体化“主人翁”意识。
3、进一步强化理论调查研究。注重培育同创共建的意识与氛围,继续把理论建设作为先导,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基层党建暨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会和企业文化暨生态文化研究会,进一步加强对林地“党建一体化”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实际工作中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好地适应林区改革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