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
2006年是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5周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的重要指示和全国造林绿化表彰动员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按照“十一五”时期国土绿化确定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精心部署,绿化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快速推进,为促进国土绿化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7800多万亩。阔叶林、混交林、乡土树种造林比例明显增加。造林绿化空间得到拓展,广西实施了全球首个碳汇造林项目。北京、湖南、河北、广东、上海等省市城市林业发展引人注目。森林抚育得到加强,森林结构进一步优化,林分质量有所提高。造林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江西、海南等省非公有制造林比重超过80%。
林业重点工程在巩固中发展,机制、政策不断完善。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保护森林14.3亿亩,营造公益林1300多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稳步推进,完成营造林1700多万亩,制定实施了工程质量评价办法,后续政策完善工作取得进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林业建设任务560多万亩,实施了质量达标升级、林沙产业富民行动。三北及长江等防护林工程完成营造林840多万亩,启动了100个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了《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开展了示范保护区建设,新建自然保护区38处,新增保护面积1734万亩,建设重点转向了提高质量和效益。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完成造林100万亩。湿地保护、林业血防等工程正式启动。各地还启动了一批地方林业工程。广东实施了林分改造等工程,北京实施了奥运绿化工程,山西实施了矿区绿化等工程,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入推进。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履行植树义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指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共和国部长、百名将军义务植树,以及地方各级党政军领导义务植树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军民共建林”、“三八绿色林”、“结婚纪念林”等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活动蔚然成风。绿地树木认建认养、管护古树名木、大学生绿化环保万里行等义务植树实现形式方兴未艾。据统计,全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5.5亿人次,完成义务植树21.6亿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1万个,新增基地面积481.6万亩。义务植树尽责率为5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部门绿化进一步加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推进各项绿化工作。全国妇联在全国23个省(区、市)建立了29个“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目前,示范基地已达20多万个,总面积超过1亿亩。共青团中央全年完成营造林5万余亩。解放军、武警部队营区植树3300多万株、种草坪510多万平方米,新建成园林化、人文化“绿色营区”180个,参加和支援国家及驻地防沙治沙、流域治理、绿色通道等重点工程投入兵力200多万人次,绿化造林100多万亩。石油、石化、农垦、冶金等部门(系统)大力开展了厂区、矿山和生活区绿化。国土绿化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绿色通道建设成绩显著。铁道、交通部门将绿化纳入铁路、公路基本建设内容,与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水利部门认真开展江河湖渠水源涵养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的投入加大,规划科学,重点突出。全年全国铁路沿线栽植乔木1139.8万株,灌木3792.7万株,绿化4935公里,截止到2006年底,累计实现铁路绿化达标2万公里,占宜林铁路的57.1%。交通系统完成公路绿化里程8090公里,已累计实现绿化里程123万公里,占公路可绿化里程的60%。水利系统江河沿岸绿化4870公里,湖泊、水库绿化面积5.5万亩。
城市绿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许多城市把城市森林建设和大环境绿化作为一项市政基础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突出生态效果,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城乡群众创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居住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洁、人与自然更和谐,成为各城市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城乡绿化建设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北京市怀柔区、河北省廊坊市、吉林省吉林市、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张家港市、浙江省杭州市、江西省宜春市、山东省威海市、湖北省襄樊市、湖南省娄底市、广东省东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重庆市北碚区等13个城市(区)成为第二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湖南省长沙市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四川省成都市等14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目前,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54%,绿地率28.51%,人均公共绿地7.89平方米。
农村绿化建设全面推动。各地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斗目标,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全面推进农村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一些地区已初步实现了农村环境园林化,农家庭院花果化,道路河渠林荫化,形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在全国各地扎实推进,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绿化生态示范村屯和绿化示范乡镇。
草原建设取得新的成效。2006年是草原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安排任务最多的一年。工程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草原制度建设,草原植被状况进一步好转。目前,全国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到3.8亿亩,草原围栏面积6.6亿亩,禁牧休牧轮牧草原面积12亿亩,3000多万头牲畜从依赖天然草原放牧转变为舍饲半舍饲圈养,有效保护了草原植被和生态环境。《草原法》得到深入地贯彻实施,全国共查处破坏草原案件7000多起,对保护草原起到了重要作用。草原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据检测,全国草原生产力状况好于去年,工程项目区植被明显好转。全年完成草原灾害防治面积8500万亩,虫害防治面积5700万亩,鼠虫害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草原火灾发生为近年来较低水平,全国共发生草原火灾300多起,其中重特大草原火灾3起,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林业产业迈出新步伐。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木材产量7802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6380万立方米,干鲜果品产量9000多万吨,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值达到2000亿元,森林旅游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林产品贸易额突破470亿美元。林业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和生物发电等生物质能源发展已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木基复合、竹纤维等生物材料已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林产工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森林干鲜果品和木本粮油、竹产业、森林药材、森林旅游等已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森林的潜力得到较好挖掘。
森林和林地资源管护得到加强。出台了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强化了林地林权管理。荒漠植被保护更受重视,全面实行了沙区“三禁”制度,启动了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完成了第一次石漠化监测。湿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大力支持。在组织开展的“绿盾行动”等执法专项行动和林区禁毒工作中,全国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40.1万起,挽回经济损失40.9亿元。森林火灾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成功扑灭了春夏之交发生在黑龙江、内蒙古的3起特大雷击森林火灾,创造了短时间内主要依靠人力扑灭特大林火的佳绩。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大幅度提升,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和因灾死亡人数分别比前3年平均值下降了31%和59.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取得新进展,强化了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重点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2006年,我国的国土绿化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仍是世界上缺林少绿、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绿化工作和生态建设事业还未予以高度重视,乱批乱占林地、湿地、绿地,超限额采伐、无证采伐树木以及买卖古树名木现象仍然严重。许多城市绿量小、树木少,广大市民、群众享受不到绿化成果,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要求。与此同时,义务植树的空间还很大,全社会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土绿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备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