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更迭,60年风雨沧桑,一甲子岁月轮回。
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迎来建场60周年、深化改革20年。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原山”走过了从“百把镐头百张锨,一辆马车屋漏天”白手起家,到走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艰辛探索,再到今天生态美、职工富“两翼齐飞”的重要历程。几代原山人始终不忘初心,矢志改革,艰苦创业,完成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更为可贵的是,原山林场不仅率先实现了山绿、场活、业兴、林强、人富的发展目标,而且为处于改革风口的全国4855家国有林场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现实样板。
20年来,新一届林场领导班子在林场负债达4009万元的情况下接过大旗,深化改革,砥砺奋进,在《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尚未出台、改革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直面困难,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团结带领全场职工闯出了一条林场保生态、集团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科学发展之路,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有小林场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集团,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作出批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原山”视察,为原山人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跨越式大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2017年12月14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到原山林场检查森林防火并参观艰苦创业纪念馆时指出:原山林场和塞罕坝林场一样,是我国国有林场的先进典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林业干部职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生态产品,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绿
石缝扎根 凿坑种树
打造北方石灰岩山地造林模式
满目青翠、流水潺潺,从岭西营林区到樵岭前营林区,再到凤凰山营林区,驱车30多公里,可以看到这里的繁华与茂盛,松树、柏树、刺槐等各种各样的树木像卫兵一样矗立在原山林场。
然而,60年前的原山林场却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今年79岁的“林一代”女职工李秀兰用“群山裸露,满目荒芜,十年九旱”来形容60年前她所见到的原山林场。她说,那时候的原山被人们称为“石头山”,整个林场森林覆盖率不足2%,只有部分低矮的灌木,几乎看不见绿色。
面对极其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老一辈务林人发扬“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精神,在石坡上凿坑种树,从悬崖上取水滴灌,战天斗地,石缝扎根,使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成为鲁中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道生态屏障。当有关林业专家在凤凰山林区看到侧柏林下面那大片的岩石后,称赞其为“中国北方石灰岩山地模式林分”。
“这片林子长起来不容易啊,就像拉扯小孩一样!那时雨季造林,往往汗水、雨水一起往下淌。女同志怀着孕也刨穴,快生了也去栽树。树小怕不活,活了又怕让牛羊给吃了,防火期怕被火烧了,再大又怕被人偷了。”2017年10月17日,在60周年报告会上,当74岁的“林一代”职工段新安讲述创业经历时,在场600名干部职工自发地站起来,向老一辈务林人鼓掌致敬!
林强
不忘初心 以林为本
集团挣的钱源源不断反哺林业
山绿了,人却依然穷着。进入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出台了有关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政策,原山林场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上级要求林场经费全部自筹,停止拨付一切经费,“原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境。职工生活困难,处在不工、不农、不商的尴尬境地。只会种树、看树的原山人不得不走出林场走向市场,自力更生。奶牛场、冰糕厂、印刷厂等纷纷开办起来。然而,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许多国有企业破产、倒闭,林场上马的工副业项目产品出现了销售困难。原山林场再次陷入困境。
再苦再难原山人也没有动过林场的一棵树。“如果没有始终把‘生态优先’和‘以林为本’当作全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原山’就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就会背离我们对淄博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会使‘原山’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在全面深化改革20年纪念大会上如是说。
1996年以来,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采取集团购买服务的方式,“原山”每年有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和生态管护中,组建了山东省第一支专业防火队,在全省首先建立森林防火微波视频监控中心,在全国率先装上雷达探火系统。为有效地控制火源,“原山”又购买林区周边的荒山坡地建起长青林公墓,将林区内散落的2000多座坟头迁入长青林,基本消除了因上坟烧纸造成的火灾隐患,保住了“原山”的根本。
20年来,全场营林面积从1996年的40588亩增长到2015年的44025.9亩,活立木蓄积量由80683立方米增加到19744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2.39%提高到94.4%,林区连续20年零火警。从资源总量上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原山”。
不仅如此,“原山”还率先提出了“大区域防火”理念,将林场周边67个自然村纳入到“原山山脉大区域防火”的统一管理体系,连续3年为他们配备灭火机、两轮防火专用摩托车等物资设备2000多台套,与周边村镇加强协同配合,签订防火责任状,提升应急保障水平和火警扑救能力,为鲁中森林生态保护筑牢了防火墙。
场活
依托林场 优化资源
破解林场改革困局增活力
国有林场全面改革前,绝大多数林场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甚至成了企业,体制不顺、活力不够、基础不牢,严重制约其生存和发展,更难以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使命。
1996年的“原山”困境更是突出。当时,“原山”已经13个月发不出工资,职工医药费3年未报一分一厘,因为交不起水电费,有的职工孩子只能点着蜡烛学习,有的职工卖血供孩子上学,126家债主轮番上“原山”讨债。
面对困难,全场上下坚定了“千难万难,相信党依靠党就不难”的信念,顶着巨大压力,果断关停并转下属6家困难企业。针对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成立了国有原山集团,建立了原山林场、原山集团、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系,形成了林场保生态、集团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格局。下属企业能股份制的股份制,能租赁的租赁,能买断的买断,能私营的私营,变“死钱”为“活钱”,一下将整个资产盘活了。在充分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筹措资金新上了园艺场、酒厂和刀具厂等项目。短短几年,“原山”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为职工补发了工资,退还了集资,报销了医药费。前所未有的改革,使亏损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新建的厂子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从1997年开始,原山林场按照定岗定职定责的原则,彻底打破了干部任用的身份界限,让能者上。努力发展五大产业,安排林场富余人员,同时解决职工家属、子女就业问题,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我们就是要不等不靠闯出一条新路,不仅要保护好国家的森林资源,还要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正是这样的信念,才让“原山”旅游的大发展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业兴
多业并举 一场两制
林场既长叶子又长“票子”
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火热推进,在坚持生态优先前提下,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
“原山”资源优化后,决定继续走林业产业化的路子,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一年多的时间,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拄着拐杖、拖着一条病腿几乎走遍了“原山”所有的沟沟岭岭。经过多方论证考察,“原山”人达成了依托林场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共识。1998年冬天,“原山”自主开发的第一个旅游项目——森林乐园动工了。没有资金,孙建博和林场班子便带领职工自己干,大伙儿在工地上搬石头、和水泥、砌石堰。就这样,依靠自身力量建成的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终于在1999年6月1日开业了,一时间,全省的游客纷至沓来。不久,全国假日旅游政策出台,第一个“十一”旅游黄金周到来。“原山”紧扣森林生态主题,又相继建成了山东省第一家鸟语林、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山体滑草场……“原山”一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森林文化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世界华人艺术家文化创作基地、山东省生态文化创作基地等,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从1999年“原山”启动森林生态旅游至今,“原山”成了全省森林生态旅游的排头兵、淄博市的后花园,“生态休闲到原山”成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在发展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的同时,依托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原山林场不断实施场外合作和生态扩张。2003年,“原山”在全省国有林场中成立了第一家绿化公司,从当初小打小闹的培育、销售树苗,成为今天淄博市仅有的3家一级绿化资质企业之一,每年承接工程上亿元,淄博中心城区的大型绿化、养护工程大都由“原山”参与。2013年,博山区委、区政府将7家生态旅游资源整合交给“原山”,支持“原山”创建淄博首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创建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同年,原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一部展现原山人不屈不挠、锐意创新、真诚奉献精神的电影《完美人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发布会,并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献礼影片,同年,原山集团投资20亿元的六大项目成功奠基。2014年,由北京林业大学支持建设的中国北方种苗花卉研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院淄博院士工作站相继在“原山”揭牌,成为国有林场与国家级科研单位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成功样板……
今天的原山林场,不仅一举甩掉了“要饭林场”的帽子,而且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集生态林业、餐饮服务业(含工副业)、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旅游地产五大板块于一体的国有集团。
人富
发挥“一家人”力量
“原山”率先建成现代化林场
原山林场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原山人的艰苦创业史,更是原山精神的发展史。
深化改革20年,“原山”彻底甩掉了昔日“要饭林场”的落后面貌,在工资、住房、教育、交通等方面让林场人过上了与社会人同步的幸福生活,职工年收入增长10倍以上,率先在全国国有林场为职工办理了“四险一金”(企业职工为“五险一金”),林场和林场人的社会地位、对外影响都实现了大提升。
“原山”发展了,但原山人不曾懈怠,林场领导班子干着今天的、想着明天的、谋划着未来的,始终把职工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按照原山林场“双联”和“一家人”理念,“党员干部为事业、为职工干,职工为自己干”,并按照组织要求先后接管、代管了市园艺场、市实验苗圃、市林业培训中心和市委接待处下属颜山宾馆4家濒临困境的事业单位,团结“原山”1000多名职工“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为国家作贡献”。
2016年7月1日,由山东省委组织部、淄博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弘扬原山艰苦创业精神 凝神聚力推动绿色发展”座谈会在如月湖举行,“国家林业局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在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揭牌。山东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成为全国第一家系统展现国有林场艰苦创业、改革发展、敬业奉献的大型展馆,每年接待全国学习培训团体4000多个、10万余人次。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东奇先后到教育基地视察,称“原山”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面旗帜,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
对于原山建场60年和深化改革20年的发展成就,有人曾评价:原山精神不只是“原山”的,更应该是全国国有林场和林场职工的,“原山”引领和影响着全国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原山”精神的教育作用、“原山”成就的鼓舞作用、“原山”典型的引领作用、“原山”平台的培训作用、“原山”发展的宣传作用以及孙建博作为时代先锋的引领作用,都为全国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用5句话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内涵。我所理解的新时代主题就是要为群众谋幸福,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孙建博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原山林场又站在新的起点上,新起点需要新气象新作为,原山林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秉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原山改革永远在路上,艰苦创业没有休止符。我们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林场的奋斗目标,做大做强生态绿化产业、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互联网产业,依托林场生态优势早日创建淄博首家5A级旅游区,力争实现绿化产业产值再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