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省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对山西联动实施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尤其是组建造林合作社的途径,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思路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9月25日,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吕梁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指出,山西省探索出的造林合作社等生态扶贫机制,为全国林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样本。
前不久,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将“建立扶贫造林合作社”作为加大生态扶贫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
山西扶贫,既增绿也增收,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明确指出,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是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也是生态建设的好路子。他要求山西将“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坚持下去,不断取得实效。
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攻坚战,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提出的战略措施,以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让贫困群众在治山治水的进程中增收致富,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山西林业部门联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奖补、荒山造林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综合增收“五大项目”,推进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规范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集体林托管“四项改革”,拓宽了生态扶贫之路,惠及20.76万贫困户、51.9万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2100元。
想人民所想
百姓冷暖不离心头
“家有几亩地?”“有没有养老保险?”“能不能吃上自来水?”2016年9月19日,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到自己蹲点的临县调研,走村访户了解乡亲们的疾苦。他说:“要探索创新财政对农民生产生活的补贴支付方式,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不断提高转移性收入。”并专门安排全省11个市和58个贫困县的书记每人调研一个合作社。
临县位于吕梁山区,曾是山西脱贫任务最重的县。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西有两个。全省58个贫困县,其中36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个是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广大贫困群众集中生活在吕梁、太行以及北部高寒冷凉等生态最为脆弱的地方,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高度重合、互为因果。脆弱的生态不仅是太行、吕梁山区致贫的根源,更危及京津冀生态屏障和黄河生态安澜。
生活在这里的广大贫困劳力守着薄田,走不出大山,生态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令他们喘不过气来。
怎么办?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调研后决定,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把修复生态环境作为拔掉贫困穷根、改善生存条件、建设美丽山西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要在一个战场同时打响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重点将省林业厅拟定的生态脱贫“五大项目”纳入全省脱贫攻坚“八大工程20个专项行动”中。
山西以超常规举措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省委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在先后召开的全省生态建设推进脱贫攻坚座谈会、全省生态脱贫暨提前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电视电话会议等生态脱贫专项会议上,重点对生态脱贫攻坚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和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均超过23%。
林业扶贫,聚力推进。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厅组织制定了林业生态脱贫攻坚总体方案,并积极筹措资金,细化扶持政策。省扶贫、农业、工商、国土等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和规范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的意见》等,分别在贫困劳力把关、合作社规范运行、注册登记、退耕还林启动实施等方面,简化程序、畅通渠道,有效保障了各项政策精准落地。省金融部门积极提供信贷支持,保障了生态扶贫资金所需。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山西省林业厅联合出台了《金融支持林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为合作社的贫困户争取到8600万元小额贷款的授信,目前已放贷4300万元。
急人民所急
五大项目战胜贫困
习近平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指出,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山西省林业扶贫经验开始走出山西、走向全国。2017年9月25日,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吕梁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指出,山西省探索出的造林合作社等生态扶贫机制,为全国林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样本。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指出,山西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经济、生态共赢之路。
回顾扶贫工作的点滴,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感慨万千。一年多来,山西将扶贫攻坚融入了造林营林、管林护林、林业产业发展全过程,并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与群众增收高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其中,仅在推动扶贫造林合作社的工作中,省林业厅就先后5次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组织20个督导组开展了6轮循环督导,并随机抽取21个合作社深度调研。
在造林务工项目中,针对造林项目的招投标机制运行,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将贫困劳力组织起来,贫困户的比例不低于60%,贫困县造林任务以议标的形式全部安排给合作社,打通贫困户参与造林的渠道。省里将贫困县造林投资标准提高到每亩800元,45%的投入作为劳务支出,彰显以工代赈的公益属性。这一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林业建设由以生态建设为主向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转变,贫困县造林组织形式由造林公司承担任务向全部由合作社组织实施转变,造林收益由市场分配为主向市场分配和“以工代赈”扶贫相结合转变,造林施工主体的牵头人由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向追求经济收益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转变“四大转变”。2017年,全省2926个合作社承担了260万亩造林任务,带动15.5万人脱贫。
在退耕还林项目中,把退耕还林作为调整区域种植结构、增加群众奖补收益的有效途径,省级每亩配套补助700元。2016年,提前启动实施2017年退耕还林还草任务170万亩,涉及贫困户8.2万户,户均增收3150元。2017年,提前启动实施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鼓励群众发展经济林,围绕24个特色经济林树种,选择确定24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为群众实现后续稳定增收提供保障。
在管护就业项目中,落实国家生态护林员政策,实施永久性公益林保护,积极整合天然林保护、国家公益林、未成林管护等项目投资,引导和鼓励贫困人口在参与管护中就业脱贫。目前,国家生态护林员全部聘用贫困人口,天保管护、国家公益林管护和未成林管护岗位60%安排给贫困户,设置岗位2.8万个,吸纳1.9万贫困劳力,人均年增收6700元,惠及4.75万贫困人口。
在经济林项目中,全省58个贫困县现有313万亩低产低效林,对此,省里对4-20年的低质低效干果经济林进行整形修剪、高接换种、科学施肥等综合管理,每亩补助200元,连续实施3年。项目建设中,优先安排贫困县、贫困户的低质低效林改造。同时,通过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技术服务队+农户”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经济林管理能手和土专家。目前,30个核桃示范县,亩均增产42公斤,增产率75%;4个红枣示范县,亩均增产161公斤,增产率51%。
在林业产业增收项目中,以乡土树种野生资源改造为突破口,采取改造与新建并举、技术集成与改革创新同步的办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2017年,省政府启动实施沙棘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200万亩,可带动12万贫困劳力,人均年收入2500元,可使30万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增收。同时,2017年初,省林业厅专门邀请北京相关企业家到山西考察座谈,召开“京企入晋助推生态产业脱贫攻坚”座谈会。目前,通过采取一个企业发展一个树种、一个树种建立一个基地、一个基地带动一方百姓的模式,走“龙头企业+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了产业由企业带动、风险由企业承担、农户有保底收入的发展机制,在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收益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
任建中表示,只有增加林农资产性收益,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才能形成稳受益、不返贫的长效机制。这一过程中,需要抱团取暖,企业的作用不可小觑。
同心协力
全省人民一起奔小康
林业扶贫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让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激发了大家齐心奔小康的劲头。
岚县是吕梁山生态脆弱区重点建设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6年以来,在山西省林业厅的帮助下,县里引导贫困群众先后成立了102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覆盖12个乡镇121个村1751户贫困户5155名贫困人口。2016年,合作社造林3.3万亩,带动629户贫困户1858人实现稳定脱贫。2017年,实施造林工程13.87万亩,涉及贫困人口5155人。
致富有了希望,生活就有了奔头。岚县的贾引明老人,60多岁还单身一人,2016年加入合作社后,挣了钱还娶了媳妇,逢人就说合作社好。左权县的王瑞花,丈夫瘫痪在床,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她就近加入合作社,挣了钱还不误照顾家庭,每每提及总要流下感激的眼泪。
任建中表示,生态扶贫的实践,让老百姓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提高了广大百姓爱绿护绿的意识。未来一段时间,要通过7项措施,继续完善机制、创新手段、拓宽路径,让贫困户实实在在享受到美好生活。
规范完善造林合作社组织运行。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政府《关于发展和规范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继续加强监督指导,强化政策引导,把造林绿化与脱贫攻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造林任务更加精准地议标到合作社,提升带贫减贫成效。
完成深度贫困县新增造林任务。每年将为10个深度贫困县新增造林任务50万亩,要派出工作组,一个县一个县地进行检查,协调解决任务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将任务议标到合作社,提升林业对攻坚深度贫困的贡献率。
提前启动2018年退耕还林工作。借鉴贵州经验,凡是县域范围国土二调数据内无法落实地块的,在本县范围内进行调整;县域范围无法调整的,由市级统筹在县与县之间进行调整;对退耕任务大的县,实行一次申报、两年完成,力争将退耕指标用足用尽。
落实提前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督促各地通过议标的方式将2018年的造林任务落实给合作社,组织贫困群众提前整地,确保大家长年有活干、务工可持续。
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林资产性收益。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路子,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把无主经营导致无序采摘的沙棘、连翘林集中流转。对以合作组织形式管理经营的,统一纳入提质增效建设范围,切实把“小灌木”培育成“大产业”。
创新拓宽生态扶贫筹资机制。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林业厅负责项目准备、采购、监管、验收、绩效考核;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进行作业设计、报批、监督、检查、验收、指导;省财政厅根据林业厅出具的绩效考核评价报告进行政府付费。
开展林业扶贫“五大项目”回头看。合作社要重点看贫困社员的参与情况和劳务收益;生态管护员要看贫困人口的参与比例;退耕还林要看任务指标的落实情况和资金兑现情况;经济林提质增效要看现有经济林的增收和沙棘林的改造情况,每个项目都要设定具体的考核指标,以实的举措和成效,树立林业部门的良好形象,保持强力推进林业扶贫的良好势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林业部门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建设思路,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大力实施林业六大工程,联动推进生态扶贫五大项目,组织群众治山兴林,依靠生态带贫减贫,使三晋大地绿意葱茏,表里山河生机勃发。
2137.88万亩,486万亩
5年累计完成营造林2137.88万亩、森林抚育486万亩。全省造林绿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为转型综改提供了厚实的绿色支撑。
70%以上
围绕重点区域生态攻坚,将70%以上的造林绿化任务安排到贫困地区,把生态最为脆弱的吕梁山区作为主攻方向。
14.86%,3个百万亩
2013年,山西省政府启动实施了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1.4亿元,完成造林572万亩,经过5年努力,吕梁山区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2.77%增加到现在的14.86%。北部风沙区沿采凉山、京包线和洪涛山建成3个百万亩集中连片的油松、樟子松、落叶松人工林基地。全省森林覆盖率达20.5%。
1753个, 44万亩,2个
5年累计完成村庄绿化1753个,绿化交通沿线荒山44万亩,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个、省级林业生态县42个,17个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45处,137个,57个,11个
全省自然保护区发展到45处,建设森林公园137个、湿地公园57个。11个国家沙漠公园规划通过国家评审,正在开展试点建设。颁布实施《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和《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2部地方性法规,5600万亩公益林得到依法保护。
52万人
联动实施造林务工、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业产业富民五大项目,52万贫困人口得到实惠。
1747万亩, 20.58亿公斤
全省每年新增干果经济林100万亩,总面积达1747万亩,总产量20.58亿公斤。累计对低质低效干果经济林实施提质增效328万亩,建立示范园500多处、近60万亩,亩均增产30%以上。建立各类苗圃2.1万处,育苗总面积100万亩。
550亿元,10%以上
201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499亿元,2017年预计超过550亿元,连续5年增速10%以上。林业产业成为助力经济转型的新业态和促进富民增收的新引擎。(王裔飞 景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