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国土绿化事业给中国林业带来了种种惊喜,造林绿化工作坚持“四个着力”,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的方针,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造林绿化的强大合力,推动国土绿化“颜值”不断提升。六大方面的成果彰显着发展的突出成绩。
着力推进国土绿化 森林总量持续增加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集体年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并作重要指示。在2017年参加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全绿委5年来先后召开了第31次到第35次全体会议。系统总结了“十二五”期间的国土绿化工作,部署落实了林业“双增”“十三五”以及年度国土绿化目标任务。展现绿化成就,发布年度国土绿化公报。
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了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政策保障。修订了《造林技术规程》,编制了新一期长江、珠江、沿海防护林体系及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建设规划。
5年来,国土绿化成就喜人。全国共完成造林4.9亿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推进完成造林6390万亩。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1.66%,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长江、珠江、沿海防护林体系及太行山绿化工程完成营造林2709.9万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增加1.3个百分点,土壤侵蚀量每年减少2.3亿吨。沿海基干林带基本合龙,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着力加强森林经营 生态功能不断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强化森林经营工作,国家林业局编制印发了《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明确了与“两个一百年”衔接的未来35年我国森林质量提升的总体思路、基本方针、目标任务、战略布局和经营策略。制定印发了《省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指南》《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规范》,加快推进建立全国、省、县三级规划体系,指导各地持续科学经营森林。召开了全国森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对“十三五”期间森林质量提升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修订颁布了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制定了符合各地实际的森林抚育地方实施细则。印发了《全国森林经营人才培训计划(2015-2020年)》,5年来分南方、北方举办20期森林经营管理技术研修培训班,培训人员2100多人次。
扎实推进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确定并启动了20个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印发了样板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总结提炼出10个主要森林类型50个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技术模式和七大类森林作业法,建立了一批示范林,开展了样板基地建设成效监测。
认真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任务,完成抚育2.67亿亩,建立了国家、省、县三级质量检查体系,中央财政森林抚育核实率、合格率分别稳定在98%、95%以上。
启动实施了退化防护林修复试点,完成了国务院批复的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防护林改造试点任务121万亩。全国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3.91立方米,混交林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森林质量稳步提升。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绿色富民成效显著
推进特色经济林发展,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发展目标和任务。
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资28.34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和花卉示范项目1715个,示范基地建设规模262.16万亩,带动各地核桃、板栗、枣、牡丹等一大批特色经济林和花卉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互联网+”产品营销模式建设,开展区域特色品牌试点示范建设。
全国新造经济林9150万亩,经济林、竹子、花卉产值分别达1.29万亿元、2019亿元、2281亿元。经济林、竹藤花卉成为林业重要支柱产业,从业人口超过2亿人,对主产区农民年均收入贡献率在40%以上。建设68个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县)、483个国家级珍贵树种示范基地,珍贵用材树种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林业生物质发电、成型燃料生产产业化快速发展。
持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防治能力明显提升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全面系统部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为指导防治工作发展的总纲。
国家发改委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纳入2017年出台的《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提出到2025年防治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重点及主要任务,并率先在河北、内蒙古等10个省(区)立项开展了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
“双线”责任制得到硬化和完善。在与各省级政府签订前两轮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再次签订了《2015-2017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28个省(区、市)政府成立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机构,31个省(区、市)建立健全了政府间、部门间“双线”责任制。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纳入了中办、国办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最高检、公安部出台了《刑法》中关于“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为查处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初步建成。拔除47个松材线虫病县级疫区、16个美国白蛾县级疫区,森林鼠(兔)害在东北、西北成灾面积减少,发生趋势总体平稳,薇甘菊传播扩散势头减缓,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碳汇能力不断增强
研究提出2030年森林蓄积增长目标,写入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成为国家对外承诺的三大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之一。
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完成《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3-2020年)》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纳入了国家战略规划。出台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描绘了未来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蓝图。确保既定规划目标落实,发布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制定了省级工作计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全国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初步建成,具备了科学测算森林碳储量和碳汇量的能力。林业碳汇交易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指导完成碳汇造林2万多公顷。全国森林植被储碳总量84.27亿吨,比第七次清查多吸收约22.59亿吨二氧化碳。
深入推进义务植树 全民绿化形成热潮
连年组织举办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共有省部级领导干部825人次参加,栽植苗木7640株。每年成功举办国际森林日植树纪念活动,累计邀请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竹藤组织和各国驻华使节1500余人参加,植树6400余棵。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汪洋副总理视察绿博园并给予高度评价。
全绿委下发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管理办法(试行)》,批复北京等4省(区、市)创新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召开了部门绿化工作座谈会,组织开展了部门绿化检查督导。
创新形式,建立了全民义务植树网及微信平台,累计参加各类义务植树28亿人次,植树(含折算株树)116亿株。
表彰先进示范引领,组织开展表彰全国绿化先进集体595个,全国绿化劳动模范276名,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308名,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区)56个、县(市、区)252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482个,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1872名。
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规范树木移植管理,下发《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有序推进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和抢救复壮等工作。开展规范树木移植管理和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检查督导,进一步推进科学绿化。
部门(系统)绿化工作成效显著。解放军完成军事管理区绿化225万多亩,武警部队营区绿地率达35%,共青团建设青年林12.9万亩,全国妇联建立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191个,公路、铁路绿化里程分别达259.3万公里、4.6万公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