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杭锦旗境内有多条公路穿越库布其沙漠,而鄂尔多斯人,特别是杭锦人印象中的“穿沙公路”特指“S215线”“锡乌公路”,可见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它南起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向北穿越库布其沙漠,经独贵塔拉镇跨过黄河,直至巴彦淖尔市的乌拉山镇,全长115公里。
20年前开始修建的“穿沙公路”,是一条承载所有杭锦人的希望之路,是一条征服库布其沙漠的先锋之路,更是一条杭锦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改善的跨越之路。
“穿沙公路”点亮精神之灯
生态改善,吸引绝迹千年的仙鹤翩翩回归
杭锦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在“穿沙公路”修建之前,东西走向的库布其沙漠占了杭锦旗面积的40%,并硬生生阻断了杭锦旗沿河与梁外的交通。千百年来,库布其沙漠疯狂肆虐,毁坏了良田和草场,一片片绿色在它的魔掌中消失。修筑穿沙公路的呼声,从基层到机关,从群众到领导,不但一直未曾间断,而且越来越强烈。“苦熬不如苦干”,杭锦旗人形成了共识:必须修一条穿沙公路。杭锦人盘算着:穿沙公路所经地区拥有丰富的杭锦白山羊绒、甘草资源,地下储存着大量芒硝、陶土、天然气等资源,修成后,这里将形成全旗最繁华、最集中的经济带。
治理前
治理后
同时,杭锦人心里又十分清楚:修路难。撇开修路的艰苦程度不说,单说资金就成为最大难题。当时,杭锦旗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要修成一条115公里长的穿沙油路,至少需1亿元人民币。就是修一条普通的三级砂石路,也需资金4500万元,这个数字相当于1995年全旗财政收入的两倍多。
杭锦旗委、政府敢为人先的胆略、合乎民意的决策,得到了全旗人民的真诚拥护:修不通穿沙公路,保不住穿沙公路,决不罢休!一场人与沙的战斗打响了。
1997年,热火朝天修建第一条穿沙公路
如今,当年的第一条穿沙公路充满生机
1997年6月16日,修筑穿沙公路的序幕拉开。从这一天起,沉寂千年的库布其沙漠不再平静。筑路大军分南、中、北三路开进沙漠。沿穿沙线上彩旗猎猎、机声隆隆。在修路过程中,施工队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风沙、高温、缺水……面对种种困难,建设者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敬业精神奋力推进着修筑进程。1997年11月,巴音乌素至独贵塔拉全长51.4公里的砂石路开通;1998年10月,巴音乌素至锡尼路段开通。至此全长115公里、投资2300多万元的穿沙公路三级砂石路面全线贯通。
修路难护路更难。沙漠中修路,关键是保路护路,否则前功尽弃。为此,杭锦旗委、政府决定把治沙与修路同步进行,在修建穿沙公路的过程中,杭锦旗先后发动6万人次以上参与、每次历时半月的治沙大会战,全旗113个单位的干部职工和沿线农牧民驻扎在沙漠里,背运沙柳、拉运秸秆、设置沙障、植树造林。1999年5月,穿沙公路二期黑色工程开工建设,1999年10月完工。至此,穿沙公路三级油路全线贯通。
穿沙公路的建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穿沙公路打通了杭锦旗梁外与沿河的世代阻隔,将109国道和110国道连通,改善了沿线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条件,加快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穿沙公路的开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带动了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修建穿沙公路在库布其沙漠开展的大规模生态建设,成果令人瞩目,被誉为“穿沙生态”。更大的收获是,在建设过程中筑就的“不屈不挠、敢为人先、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穿沙精神”,成为杭锦旗的标志、象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杭锦人乃至所有鄂尔多斯人。
每年都要进行飞播作业,年复一年的坚持,让沙漠焕发了绿色生机
“穿沙精神”吹响了生态治理的号角
穿沙公路
“穿沙公路”以固态形式绵延于库布其沙漠腹地,像一把利剑挥向库布其沙漠。
在“不屈不挠、敢为人先、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穿沙精神”鼓舞下,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杭锦旗制定了“北锁南堵中切割”的综合治理方案。即:加强北缘锁边林带建设,防止沙漠北侵;南边较平缓的地区进行大面积封沙育林和飞播造林,防止沙漠南扩;中部腹地以条件相对较好的恩亘沟、大白柠条天然林基地及毛补拉孔兑为轴线,把库布其沙漠切为四段,逐步向纵切的两侧辐射,进行切割式治理。
把生态建设作为全旗最根本的基础建设来抓,全面启动了库布其沙漠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工程,依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淤地坝试点工程、十大孔兑沙棘生态减沙工程,结合穿沙公路防沙治沙经验,针对库布其沙漠不同的立地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全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24.67万亩,森林总面积500.82万亩,灌木林地面积477.25万亩,有林地面积23.5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到33.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7.3%和30%分别提高到了2015年的18.5%和75%,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214万亩。生态环境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向好、局部优良”的重大转变。
穿沙公路
库布其沙漠生态修复区
从空中俯瞰杭锦大地,穿沙公路、阳巴线、阿门其日格至独贵塔拉运煤专线、塔然高勒至锦泰工业园区运煤专线、沿黄一级公路等众多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像绿色的绳索,点点植被像绿色的铆钉,将库布其沙漠牢牢地固定住;金灿灿的沙漠四周被绿色包围,七星湖、夜明沙等明沙地带,经过改造,已成为沙漠体验和“沙漠冲浪”爱好者的天堂。
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实践和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树立了典范。全球唯一沙漠论坛——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库布其七星湖作为永久会址。
“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内蒙古,内蒙古治沙看鄂尔多斯库布其!”这豪迈的有些惊人的口号是有根据的。曾被专家宣判“死刑”的库布其沙漠实现了惊天大逆转。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治理,库布其沙漠不仅摆脱了长期“下沙”的困境,到2015年,库布其沙尘天气比20年前减少95%,年降雨量增至300多毫米,100多种野生动物重现沙区。
生态治理 大漠渐成“聚宝盆”
治沙
“人沙之战”,杭锦人在“穿沙精神”的激励下,全旗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在生态建设成果利用方面,杭锦旗更是创新思路,勇于实践,将单纯的绿色“战利品”转化为更加丰盈的物质财富。
30多年前的牧民旧居先已被沙漠绿洲“包围”,成为记录库布其人艰苦创业的历史遗迹。
大力发展原料林。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林沙产业在杭锦旗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中亿利、伊泰的药材加工、源丰的生物质发电、汉森的葡萄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等产业已开始显现效益。以沙柳为主的工业原料林85.06万亩,以柠条、杨柴为主的高质量饲草料原料林271.31万亩,以红枣、沙棘、葡萄、肉苁蓉、欧李为主的经济林8.15万亩,有生物质热电厂1家,药材加工企业2家,沙柳切片厂5家。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丰富的森林、湿地资源,形成沙漠、湖泊、草原、森林相结合的壮美特色景观,结合该旗民俗文化和沙漠越野文化产业的特色旅游业,以库布其世界沙漠公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正逐步发展为杭锦旗的朝阳产业,全旗生态旅游业蓬勃兴起。
大力发展生态种养殖业。通过退耕还草工程、卫星放牧等项目的实施,圈养散养相结合,大幅度增加饲草料供给量,经济效益相当可观。通过水利建设,土地平整,配套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一系列工程,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
大力发展新型生态产业。充分利用库布其沙漠的光热和空间优势创新实施,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治沙综合示范项目,利用高支架太阳能面板间的土地空隙,开拓“板下经济”,在不改变林业用地性质的情况下,栽种适宜于该旗生长且经济价值高的低矮灌木及优良牧草。
库布其充满着盎然生机
圆梦生态
截止目前,库布其沙漠已绿化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
优化生态功在千秋,绿化家园造福后代。“不屈不挠、敢为人先、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穿沙精神”引领和激励着杭锦人奋发图强,“穿沙精神”也是鄂尔多斯人攻坚克难、再铸辉煌的宝贵精神财富。发展还在继续,“穿沙精神”点亮的精神之光将凝聚全社会力量,为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