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1月14日报道(记者 王钰)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29个省(区、市)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660亿元。长期不科学森林采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是导致洪水泛滥的直接原因之一。痛定思痛,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对天然林实行更严格的保护,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大幅调减木材产量,保护天然林的序幕由此拉开。
19年过去了,重新踏上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和重庆,天保工程已为这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保开始的地方
上世纪60年代,攀枝花破土开建,建成了中国西部第一座大型钢铁企业攀钢。与此同时,攀枝花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木材运输到全国各地。短短30年时间,市域山林锐减,水土流失加剧,金沙江两岸荒山令人触目惊心。
“那时候江里漂的都是木材,我们的工作就是把上游漂下来的木材重新推到江里,让它们漂到下游去”。在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的三堆子,做过13年赶漂人的张体建指着面前的滔滔江水和对面的青山说,“以前那座山上只有乱石和杂草”。
1996年10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攀枝花,途经三堆子时,满目的荒山和满江的漂木让他驻足良久。他告诫四川省随行人员,“要下决心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请下山”“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停止砍伐森林,把砍树人变为种树人,为子孙后代造福”。
1998年9月1日,天然林保护工程率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雅安市启动试点,四川省迎来由森林资源采伐利用转向生态保护建设的历史转折期。一个月后,四川省最大的木材运输森工企业四川省雅砻江木材水运局,加挂起“四川省长江造林局”牌子,曾经的雅砻江赶漂人扛起铁锹,组建了全省最大的专业造林队。
“金沙江、雅砻江两岸属于干热河谷,全年无雨干旱期长达8个月,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可达70摄氏度,干旱少雨、土层瘠薄。”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党委书记彭建刚告诉记者,在这里造林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1999年初,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在三堆子这片具有特殊意义的荒山上打响了植树造林的第一仗,并以三堆子示范林为龙头,以沿河、沿江两岸为重点,全面推进植苗、点播、飞播、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确保市区视野区绿化造林、生态治理成效。
攻克干热河谷,科学造林至关重要。水分蒸发量大,就修建提灌工程引水上山、加做树坑保水圈;土层薄、砂石多,就人工换土改良土壤、因地制宜选择树种;森林火险等级高,就成立专业打火队、种植剑麻生物防火隔离带。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19年来,攀枝花市共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63.3万亩、封山育林274.7万亩、飞播造林64.6万亩、森林抚育62.9万亩。
如今的三堆子早已郁郁葱葱,曾经的钢铁之城也已实现华丽转身。2017年10月10日,攀枝花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金沙江畔,一座森林绿城、阳光花城呈现在人们眼前。
为了那一库清水
重庆市云阳县是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大县,域内长江干流及4条主要支流涉及27个乡镇(街道)和1个林场,生态屏障区面积101万亩,全部纳入天保工程区范围。2009年起,云阳对屏障区内可绿化的54.78万亩面积进行了造林绿化,共建设生态林34万亩、经济林20余万亩。
乘船驶于江上,两侧山体的临江部分是芦苇荡和慈竹,稍向上是林相色彩丰富的景观林,山腰是挂满了果实的柑橘和枇杷,山顶则是由柏树、刺槐、刺桐等构成的宽厚林带。云阳县林业局副局长彭明告诉记者,这是云阳最具特色的“三带布局”。即在175米水位线以上100米范围内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坡,栽植较大规格的景观树种苗木,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在海拔300-600米适宜栽植经济林木的区域,建设以晚熟柑橘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带,解决库区群众增收问题;在海拔600米以上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栽植乡土树种小苗,建设生态防护林带,确保应绿尽绿。
通过“三带布局”,农民的收入与天保工程建设直接相关,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冉少中是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社区村民,2004年,原本外出打工的他回到云阳,承包山林种起了晚熟柑橘。由于使用配方施肥精心管理,柑橘含糖量高、品质好,很快就有了回头客。2008年,他将承包种植面积扩大到近5亩,1000-1500公斤的亩产量依旧供不应求,去年仅此一项的收入就超过5万元。
目前,云阳县共发展柑橘30万亩、枇杷3万亩,年产值超过11.5亿元。县境内干流两岸森林覆盖率超过70%,4条支流的森林覆盖率均达到55%,呈现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壮美景象。
同样实现增绿与增收相互促进的,还有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去年,石柱县黄水镇万胜坝村村民牟方松家的总收入近7万元,其中来自农家乐的收入超过一半,这仅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在黄水镇,像这样由农民自行经营的农家乐超过100家,平均每年为每家增收10万元。而此前,农民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黄连和莼菜,年收入仅为2万-3万元,且由于种植需要毁林严重。
“现在种黄连和莼菜的越来越少,大家都认识到游客是看中了我们这的森林才来的,必须把生态保护好。”牟方松说。
黄水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3%,是石柱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以黄水镇为代表,近年来,石柱县将“转型康养、绿色崛起”作为发展主题,“不砍树,能致富”“护绿脱贫、增绿致富、转型发展是出路”逐渐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保住的不止森林
能露营、能运动、能摄影、能垂钓,在G50重庆高速冷水服务区,“藏”着一个黄水森林康养基地的重要示范点——G50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
走在营地中,四周是环抱的茂密森林,脚下是松软的草地,两侧坐落着大小不一的小木屋、星空屋、集装箱屋和膜结构帐篷。营地工作人员秦艳告诉记者,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很高。营地占地160亩,设有综合接待服务区、景观休闲区、森林度假区、户外运动区等多个功能板块,能够同时接待游客120人。
鲜少有人知道,这个营地是利用原高速公路建设期间的弃渣场打造而成,依托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高山、湖泊、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建设相关基础设施。“这都是天保工程带来的生态福利。”石柱县林业局副局长岳良华说。
无独有偶。
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密地村马坎原是荒山,与攀枝花市区隔江相望。2013年8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典型地段生态修复二期工程(马坎片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实施面积1040.3亩,其中人工造林740.3亩、抚育管理300亩。2014年12月,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原本以稀疏灌丛为主的干热河谷区域,通过改良土壤,栽植各类乔、灌木及地被植物,生物承载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虽然目前只修了护林防火道路,但每天到山上遛弯、锻炼的市民最多能达到2000人。”攀枝花市林业局造林科高级工程师李静告诉记者,马坎项目区附近没有公园绿地,目前,市里正在规划将项目区打造成城市郊野公园。
同样位于银江镇的阿署达村,花舞人间景区正在准备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规划占地20420亩,以森林康养与生态旅居康养结合为特色,打造攀枝花的“生态绿肺”。
花舞人间项目是发起四川省森林康养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目前,景区已基本完成1100亩花香果园区,1200亩三角梅基地一期工程、700亩冬樱花基地、百余亩玫瑰花园。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花舞人间共吸引游客近15万人次。
“天保工程的反哺效应正在显现。”四川省天保中心主任黎治福说,通过近20年的保护与建设,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与康养等产业已能够实现相互促进、持续利用。“目前,很多天保工程单位正在积极介入康养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及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参与,也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对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