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吕日新创建洞阳坡森林公园记事
吕日新(左二)与河北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在万亩连翘基地
官兵垴秋色
长征路上的4座桥
中国绿色时报1月10日报道(作者 李新彦) 在河北省石家庄西部太行山深处的井陉县洞阳坡,一块“万亩连翘生态栽培示范基地”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牌匾是由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财政厅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联合竖立的,建设单位是井陉县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基地负责人是吕日新。
如今的洞阳坡,春看连翘花,炎夏无酷热,秋赏黄栌叶,冬雪化阳坡。尽管洞阳坡省级森林公园正在建设中,但早已声名远扬,几年来上万名远客近友慕名而来,只为一睹洞阳坡的风采。这也给洞阳坡村民的农家乐和土特产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惹得周边村民羡慕不已。
然而,谁能想到,16年前,这个叫做洞阳坡的小山村竟是一个省级特困村!让这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正是吕日新这位老共产党员。
现年73岁的吕日新,是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退休干部。他早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曾是一名医生,在部队和地方从事过十多年的医务工作,还在省、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做过十多年的卫生管理工作。是什么促使他成为一名绿色志愿者,完成了从医人到医山、从官场到山场的转变?又是什么使他能克服重重困难扎根太行山,乐此不疲地从事治山事业?近日,笔者走进洞阳坡,走近了这位全国绿化奖章的获得者。
下乡扶贫立下治山富民壮志
时间追溯到32年前的1986年,当时石家庄市委号召“党政军警民,大家来扶贫”。市里分配给卫生局的扶贫点是井陉县的红土岩村。吕日新时任市卫生局副局长,局党组确定由他兼管这项工作。
从1986年到1994年,8年时间,老吕时刻处在工作状态。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与村民们利用3年时间栽种果树10万株,完成了一批配套工程,红土岩村从此走上了林果致富路。扶贫,让他了解了村民,学会栽树,并且爱上了大山。1994年,老吕调往省职业病防治所任所长,随之兼管的扶贫工作也就移交了。此时老吕感慨万千,他在自己所写的散文诗《奋进歌》中说:“绵水长,太行高;责任重,路途遥。八年情谊胜鱼水,种子入土根已牢。父老乡亲乃我师,净化灵魂在山坳。红旗高举为真理,奋进之歌涌春潮。自古人民创历史,金牛岭上丰碑照。”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与乡亲们结下的不解之缘,而他也早已魂系青山。
老吕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老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的理事长石山曾在河北省科委的一次会议上说:“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你们说什么是水利的命脉?”人们对他绝妙的提法感到惊讶。他笑了笑说:“山!山是水的命脉。”吕日新沿着石老的逻辑推理下去:那山的命脉是什么?是林,林是山的命脉。那什么是林的命脉?是人,人是林业的命脉。什么是人的命脉?是农业,农业是人的命脉。这样,水、山、林、人、农5个因素依次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命脉圈”。在这个圈内,人是主宰,山是战场,造林是主要任务。所以,在山区,抓住了林业就抓住了主动,抓住了林业就找到了开发山区具有战略意义的切入点,抓住林业就能抓出综合效益。可以说,在山区植树造林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因此,想当一名绿色志愿者的欲望曾一度使他寝食难安,欲罢不能。
一种责任感激发着他追求绿色大业。洞阳坡,还是老吕在红土岩扶贫时该村曾求助于他,才使他有机会了解到这里的一些情况。这个村有7000亩山场、200多亩耕地,昔日曾有400多人,由于经商潮的冲击,到本世纪初常住人口只剩下80人,仅在县城做买卖者就有40多人,留在家里的人们守着大山发愁,成了省级特困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吕感到了身上的责任。过去自己当医生是为人治病,做卫生管理工作是为社会治病,而当绿色志愿者是为生态治病。几经考虑,吕日新向河北省卫生厅党组提出申请,毅然辞去省职业病防治所所长职务,于2001年春和几位绿色志愿者一起承包了洞阳坡及邻村南芦庄的万亩荒山,创建了“井陉县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
既当愚公,又做智叟;科学治山,高效播绿
吕日新离开省城来到太行山里一个偏僻小山村,住窑洞、喝山泉,这个落差着实不小,遇到的第一个字就是“苦”。这里山高坡陡行路难,想出山得先走5公里多的山路才能去挤公交车。上山干活回来一身汗,没有条件洗澡不说,就连吃饭都不能按时。他只身一人在山上时,晚上就用暖瓶泡米焖做翌日早晨的稀饭,起床后再啃一个凉馒头就上山了。一年下来,老吕体重减了10多公斤,老乡们心痛地说:“刚来时白白净净的,现在又黑又瘦,和我们一样了,要多保重啊!”老吕笑呵呵地说:“都一样才好,我们大家一起艰苦创业,能过上好日子,再苦也值!”
老吕的心里有想不完的事,脚下有走不完的路,手里有干不完的活,天天感到很充实。老吕在山上的住处,一年四季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看到国旗,他便感到心中有底气,前进有方向。他最喜欢唱的歌是:“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此时,好像有一支红军队伍进山了,而自己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到这里创业富民,坚守着自己的誓言和使命。
整天和山、树、人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育苗、栽树、建桥、筑坝,特别是复杂的农村人际关系,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经常感到自己陷入重围。有几位一起来的同事知难而退,便以“身体不适”“家里事多”等理由回城不干了。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告诉他:世上无难事,重要的是难中取胜;十多年的管理经验劝慰他:挑战与机遇同在。事实也正是如此,每当克服一次困难便能前进一大步。一伙年轻人事后对老吕说,他们最怕的是他也放弃;一位老奶奶则从庙里求了一个护身符,执意让老吕戴上;一位80多岁的村支部老书记多次鼓励他:“你是硬骨头,万能机。要是换上一般人,恐怕早就跑了几次了!”
吕日新在山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组织当地山民一道去开创治山的大业,而不仅仅是多了几个劳动力。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估计几年之后基本上“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变化不会太快。老吕说,古代愚公是移山,当代愚公应当绿山;我们既要当愚公,艰苦奋斗,又要做“智叟”,用智慧巧干绿山!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才有出路。
——依靠科技治山、绿山,依靠科技创造效益。井陉县洞阳坡全部是岗坡山地,干旱、贫瘠,选对树种,适地适树是关键。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中心主任、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谢晓亮的帮助下,他们确立了以木本药材连翘为主栽树种的规划,建设万亩连翘谷。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在太行山野生分布较多,根系发达、耐干旱、耐瘠薄,适宜在洞阳坡的岗坡山地种植,由于经济效益低,很少有人种植,因此依靠科技提高效益成为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在专家指导下,洞阳坡建立了连翘生态栽培模式和野生抚育技术,其中连翘修剪技术、授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连翘产量低的难题;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和不用浇水这“三不管理”的仿野生栽培技术确保了连翘质量。万亩连翘栽植,营造了宏伟的植物景观色彩。
——总结并运用“1+3”的栽树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干旱山区造林难的问题。“1”是指一条“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3”是指“容器苗”、“雨季造林”和“旱栽技术”3项措施。这样做造林快、成本低、成活率高。2001年5月1日育香椿苗,8月7日开始办班统一栽树技术要求,到9月14日10万棵香椿定植完毕。当年河北省内专家随机抽查了450个树坑,只有5个坑没有苗。进山的前5年,平均每年以20万株的速度造林。
——摸索出一项适应山区的索道运输技术。2001年,他们育了10万株香椿苗,因定植区域在又深又宽的八里沟阻隔的南山,村干部替他发愁,说全村男女老幼加上毛驴都运苗,也得3个月,雨季早过了。老吕买来卷扬机、柴油机、钢丝绳,选址并组织架好了一条500米长的索道,一天可以向山上运苗过万,确保了雨季造林工程的按时完成。如今,经过不断改进,他们运用索道可以在这万亩山场随心所欲地运送苗木、线杆、建材等,也可以将山货运下来。他们先后建索道30多条,至今仍留有永久性索道16条。
——架桥技术逐渐成熟。洞阳坡山高、谷深、沟多,交通十分不便,物资已可以通过索道“空运”,但人还得跨沟越涧,既费时又费力。受索道的启发,老吕开始现场勘察、选址,市场选材,于2001年国庆节前组织本村山民架好一座长140米的钢丝绳桥,取名“朝阳桥”。至今,这座桥已使用近16年,状态一直良好。有了桥,人们的腿也长了,过这座桥只需1分多钟,而从桥下翻沟至少得半个多小时。此后,他们又先后架起6座桥。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座桥长170米,是河北省疾控中心出资由老吕他们承建的,并命名“健康桥”。受此影响,石家庄市林业局、井陉县委和县林业局、市科技局等纷纷效仿,先后出资建成“兴林桥”“致富桥”“科技桥”,这种现象被老吕戏称为“健康桥效应”。这7座桥中,最长的200米,最深的90米,越架越坚固越漂亮,总长度达978米。现在已建成16座,为搞好旅游,还要建几座木桥,届时将形成桥连山、路连桥的独特的交通网络。
十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支持下,洞阳坡用了5年时间栽了木本蔬菜香椿、木本药材连翘、木本油料椋子等100万株,园区的造林面积达90%以上,之后用了3年时间边抚育小树边开展治水工程,共建塘坝7座,水池20个。2009年,洞阳坡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并获得成功,定名“河北洞阳坡省级森林公园”。从2010年起,洞阳坡开始对连翘进行重点管理。在原有野生连翘的基础上,加上他们新栽的80万株,面积约8000亩,经检测药用成分含量很高。目前,洞阳坡山地种植的连翘进入了丰产期,年产青连翘30吨-50吨。除了药用连翘的可观收入,副产品连翘叶子也做成了具有抗菌、消炎、减肥等功效的连翘茶。
烙红: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吕日新在太行山奋斗的16年,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播绿烙红”。所谓“播绿”,就是让荒山绿化,这件事已基本完成,并以此获批省级森林公园;所谓“烙红”,就是以绿色生态游为载体,将红色纪念游融入其中,把红色印记烙在深山各处。
而这也事出有因,原来几年前老吕上小学的孙子告诉爷爷,他们不少同学不知道周恩来是谁。老吕沉默了,他联想到这些年我国的经济虽有了长足发展,但不少人的信仰出了问题,尤其是不少青少年甚至是信仰缺失。为了让孩子们不忘记历史,老吕在谋划森林公园规划时,执意把我党我军和新中国的历史尽可能地通过这里的沟沟岔岔和一些建筑彰显出来,以让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了解、重温、品味历史,知史而明志,在心底激起奋进的波澜。
在园区通天谷的钓鱼池到大垴沿的百草亭,辟有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段的景点。吕日新说,他们尝试将此条步游线路办成“红色纪念游”,从这里出发,不但可以欣赏到自然美景,还可以重温一下自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和我党的建党、建军、新中国成立以来苦难辉煌的历史。以此来铭志,牢牢树立一心为公、胸怀天下的人生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此为借鉴,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斗争新形势下不迷失方向;以此为宝藏,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实践中百炼成钢,成为民族的脊梁。
从钓鱼池到半月潭瀑布,植被很好,已修好台阶,路边会设有宣传牌,内容是两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诸个不平等条约,让人们不忘国耻,牢记使命。
“这里不仅建有秋收起义路、长征路等多个路段,还有工人桥、农民桥、瑞金桥、延安桥等多座桥……”吕日新告诉笔者,从金山阁到理想亭路段长度不下800米,是一个缓坡,满坡连翘和黄栌,现有一条自然小路直通山顶。路的右边,是一个刀劈般的悬崖,险如华山,左边是缓坡。老吕打算将台阶路开好后,右边临崖安装护栏,在护栏上挂宣传牌,内容是反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帝国主义反动派对我国的侵略和干扰,以警世人。左边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官兵垴正顶下来,到金山阁,沿牛头峪岭小路下水洼栈,过小茶臼洼,从科技桥下穿过,绕马鞍山。过集结号桥返回。集结号桥,是返程必经之处,长80多米,宽3米,桥两端各有桥头亭,亭顶部各安一个号角,意指游人经过一天的辛苦,粗略地了解了自鸦片战争至当今时代苦难辉煌的中国历史,受到激励和启迪,大家集合起来,从这座桥出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向着美好的未来,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吕日新创建的生态经济园区到今天已经16岁了。当年栽的树长高了,也有了些回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在播绿烙红的奋斗中,年逾古稀的老吕不惧山风劲吹,烈日狂晒,捶打得面如古铜,但仍健步如飞。
此间,吕日新也获得不少褒奖和荣誉:市级劳动模范,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省级和全国绿化奖章。他还曾当选为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和井陉县政协委员。
随着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在这里挂牌设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河北农大连续在这里安排本科生、研究生做课题;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义务为他们做了公园的规划,指导开展旅游工作,还将这里作为旅游系的实习基地。高校的介入,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前不久,吕日新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太行山麓平山至赞皇的高速公路要动工了,而且在洞阳坡村边竟有一个出口!该路竣工后,从省会石家庄到洞阳坡森林公园不到1小时车程。老吕欣慰地感到:森林公园的建设工程更要加速啦!
新时代的今天,吕日新面对大山,感慨良多。10多年来,他对它们爱不够,看不够,经常从心里与它们对话。它们好像告诉自己:现在天时、地利、人和诸条件都具备了,再有3年就要大变样了!生态资源与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成为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眼前这郁郁葱葱的树木,生动形象的景点,不就是自己生命的扩展和延续吗?吕日新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成就感油然而生。饱蘸着这些年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填成了一首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词,名曰《治山有感》:“自幼喜爱山,如今更谓然。神州江山多娇,使命在召唤。前有先辈奠基,后继有人承担,激情涌无限。一群志愿者,扎根太行山。造林重,治水巧,育人难。成就治山大业,唯此三关键。终日与山为伍,绿树清溪相伴,创业富民篇。此生得意处,胜似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