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一代接着一代干 终把荒山变青山

中国林业网 日期:2017-08-15  来源: 求是

——塞罕坝林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中共国家林业局党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明确指出:国有林场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基地,在国家生态安全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把塞罕坝林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塞罕坝林场55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塞罕坝林场先进经验、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意义尤为重要。
  一、塞罕坝林场建设是坚持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
  塞罕坝林场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浑善达克沙地前沿,解放初期是“飞鸟无栖树,黄沙满天飞”的荒原沙地。1962年建场以来,面对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接力传承,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营林护林,林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重建了人工林生态系统。塞罕坝林场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2%增加到现在的80%,创造的年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野生动物达293种、植物达625种,形成了森林、草甸、湿地相结合的生态系统,为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
  二是大幅增加了森林资源。塞罕坝林场林木蓄积量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用只占河北省国有林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占全省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资源,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森林碳储量超过800万吨,森林资产总价值达200亿元。
  三是涵养净化了京津水源和空气。塞罕坝林场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释放萜烯类物质约1.05万吨,被誉为“华北绿肺”。
  四是改变了周边小气候。近十年与建场初十年比,塞罕坝及周边地区年均无霜期增加14.6天,年均降水量增加66.3毫米,年大风天数减少30天,有效改善了区域小气候,增强了周边农区、牧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当地农牧业稳产增产。
  五是富裕了一方百姓。塞罕坝林场的森林旅游、绿化苗木产业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林场每年提供临时社会用工超过15万人次,创造劳务收入20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农民发展乡村游、农家乐、养殖业、绿色苗木、山野特产采集和销售、手工艺品等产业,每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为助推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塞罕坝林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对于生态脆弱、生态退化地区,只要科学定位,久久为功,自然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得到修复重建,让沙漠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完全可以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二、塞罕坝精神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塞罕坝人在创造绿色奇迹的同时,用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凝结成伟大的塞罕坝精神。当前,在林业改革发展进入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真正用塞罕坝精神引领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前进。
  忠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林业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55年来,塞罕坝人始终忠于林业建设使命,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矢志不渝、恪尽职守,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在沙地中造林,重建了塞罕坝生态系统,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丰功伟绩,实现了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这种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新中国林业事业特别是国有林场建设成功的关键。1962年以来,塞罕坝人不畏艰苦,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睡窝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终于将昔日的荒原变成了今天的百万亩林海。目前,我国营造林和生态保护修复任务都十分艰巨,剩余的宜林荒山荒地60%分布在像塞罕坝这样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扎扎实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科学求实。尊重科学、顺应自然规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建场55年来,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塞罕坝人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技术难题,将林学理论同塞罕坝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敢闯敢试,不断开展科技攻关,累计完成9类60余项科研课题,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当前林业系统必须向塞罕坝人学习,全面实施林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觉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不断提高指导林业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绿色发展。多年来,塞罕坝林场把造林保护和生态利用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绿化苗木销售等绿色产业,木材收入占比由过去的90%以上逐年下降,森林旅游、苗木产业等绿色产业收入占比达50%以上,林场已步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各级林业部门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特色林果业、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真正实现国家得生态、农民得实惠。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塞罕坝林场是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是一本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教材,是绿色发展的典范。塞罕坝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各级林业部门要把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三、塞罕坝林场的经验是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塞罕坝林场在推动国土绿化、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充分发挥了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重要优势,是全国国有林场发展的缩影。当前,林业建设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改革发展和塞罕坝林场的重要指示精神,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亿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有量不低于8亿亩,林业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稳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基本建成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持之以恒,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要有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韧劲儿,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近年来,林业建设涌现出河北塞罕坝、福建长汀、浙江安吉等一批典型,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广大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林业改革发展的艰巨性,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发展林业作为人生的崇高追求,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出成效绝不罢手。
  坚持规模经营,全面提升林业集约化水平。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必须有一定规模才能形成自我调节、稳定平衡的系统,才能有效发挥生态功能。多年来,以塞罕坝林场为代表的国有林场坚持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富集、森林结构完善、森林环境优美、森林功能强大的区域。各级林业部门要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作为重要经验来推广,尽快在三北等生态脆弱地区和大江大河源头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综合整治和矿区复垦区、耕地严重污染区,城市和城郊地区,新建设一批经营面积百万亩以上的规模化林场。争取通过几十年努力,再造十几个塞罕坝,形成大面积的“绿肺”“绿肾”,在我国北方地区真正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长城。
  坚持森林经营,全面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多年来,塞罕坝人把提升林业质量作为生命线,坚持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孕育出青山绿水,为周边群众提供丰富的绿色林产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各级林业部门要以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实现森林资源培育由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更注重提高质量效益转变。要全面提高造林质量,着力加强森林抚育经营,规范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分修复,加强林地保护,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
  坚持勇于创新,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塞罕坝人的奋斗历程表明,改革创新是引领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要抓住难得的改革机遇,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为林业现代化建设释放更大改革红利。各级林业部门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国有林场、国有林区、集体林权制度三大改革,认真完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等120多项改革任务,彻底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为林业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挥林业多种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塞罕坝林场坚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经济模式。他们的经验有力证明,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挖掘森林潜力,努力提高林地产出率,不断增加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森林的经济效益。要创造优质的森林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森林景观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要把林业建设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主办:国家林业局 承办: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国家林业局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京ICP备10047111 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