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死亡之海”中的护绿使者

1
1/10     在防护林保护下的沙漠公路(2016年9月27日摄)。
    2003年8月16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作为技术支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和塔中沙漠植物园也同时建立。2000多万株各类苗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两侧形成一条长436公里、宽70多米的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伴随着蜿蜒的公路,宛如一条碧绿的长河,流淌在沙海之中,从根本上治理了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风沙危害。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2
2/10     在防护林保护下的沙漠公路(2016年9月27日摄)。
  2003年8月16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作为技术支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和塔中沙漠植物园也同时建立。2000多万株各类苗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两侧形成一条长436公里、宽70多米的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伴随着蜿蜒的公路,宛如一条碧绿的长河,流淌在沙海之中,从根本上治理了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风沙危害。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3
3/10     空中鸟瞰塔中沙漠植物园(2016年9月1日摄)。
    2003年8月16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作为技术支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和塔中沙漠植物园也同时建立。2000多万株各类苗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两侧形成一条长436公里、宽70多米的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伴随着蜿蜒的公路,宛如一条碧绿的长河,流淌在沙海之中,从根本上治理了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风沙危害。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4
4/10     在塔里木沙漠公路8号水井房前合影的曾德章夫妇(2016年12月5日摄)。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成之后,塔里木油田在436公里的沿线建起了108座水井房,一百多对夫妻护林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护着公路两旁的防沙植物。曾德章夫妇是8号水井房的护林员,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1年,夫妻俩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辖区内的20多万株“宝贝”“喂水”。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5
5/10     曾德章在塔里木沙漠公路8号水井房擦拭太阳能板(2016年12月5日摄)。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成之后,塔里木油田在436公里的沿线建起了108座水井房,一百多对夫妻护林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护着公路两旁的防沙植物。曾德章夫妇是8号水井房的护林员,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1年,夫妻俩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辖区内的20多万株“宝贝”“喂水”。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6
6/10     常青(左一)与学生们在沙漠植物园中进行植物耐碱试验(2016年9月1日摄)。
    常青是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建于沙漠腹地的植物园——塔中植物园的负责人,每年都有250多天待在沙漠里,在塔克拉玛干流动沙漠极端环境下积累生物防沙和人工绿地建设的技术经验。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7
7/10     新疆且末县防风治沙的工人们修整防风障(2014年10月6日摄)。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且末县1998年3月成立了全疆第一个县级防风治沙工作站,启动防风治沙工程。截至目前,且末县已经有7家企业参与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工程,完成生态治沙面积2200多亩,总投资达3300多万元。昔日沙进人退,今朝人逼沙退。曾经的“沙漠孤岛”,正在嬗变成秀美绿洲。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8
8/10     新疆且末县防风治沙站护林员在管护的梭梭林中接种肉苁蓉(2012年10月16日摄)。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且末县1998年3月成立了全疆第一个县级防风治沙工作站,启动防风治沙工程。截至目前,且末县已经有7家企业参与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工程,完成生态治沙面积2200多亩,总投资达3300多万元。昔日沙进人退,今朝人逼沙退。曾经的“沙漠孤岛”,正在嬗变成秀美绿洲。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9
9/10     新疆且末县防风治沙站站长买买提江·司马义(左一)与工人们前往防风障(2014年10月6日摄)。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且末县1998年3月成立了全疆第一个县级防风治沙工作站,启动防风治沙工程。截至目前,且末县已经有7家企业参与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工程,完成生态治沙面积2200多亩,总投资达3300多万元。昔日沙进人退,今朝人逼沙退。曾经的“沙漠孤岛”,正在嬗变成秀美绿洲。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10
10/10     新疆且末县利用滴灌技术种植的梭梭林(2012年10月16日摄)。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且末县1998年3月成立了全疆第一个县级防风治沙工作站,启动防风治沙工程。截至目前,且末县已经有7家企业参与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工程,完成生态治沙面积2200多亩,总投资达3300多万元。昔日沙进人退,今朝人逼沙退。曾经的“沙漠孤岛”,正在嬗变成秀美绿洲。数十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并肩抵抗风沙,以智慧和韧性,用青春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滋润出片片“希望之洲”。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民微博 新华微博 央视微博 腾讯微博 移动客户端

主办:国家林业局 承办: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中国防沙治沙记录专题

京ICP备10047111 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