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红都瓦窑堡

日期:2013-07-01 12:07:21 作者:李晓军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县委宣传部

19351217——25日,在瓦窑堡的下河滩一处四孔窑洞的宅院内,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等13人,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研究制定了团结统一全国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战略方针,这次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会期8天,在当时“后有追兵,前有围堵”的情况下,召开这么长时间的一次政治局会议,史无前例,标明了会议的极其重要性,后来的实践也同时证明了这次会议的“成果性”、“正确性”、“指导性”、“高瞻远瞩性”、“定性性”。

——它第一次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规定为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它第一次改变了国家的名称,确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任务;

——它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

——它决定了军事战略方针,确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它高瞻远瞩、它意义重大、它统一思想、统一战线、核心聚力,源远流长,意义还不止这些……

1942年,因已故将军谢子长的去逝,为缅怀和纪念而更名为“子长县”。这里曾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转折点和东征出发点,建国后有9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

在这里有一句民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是说瓦窑堡以石炭质优、易燃、火旺而著称陕北的。当时家家烧炭环境恶劣,空气质量差,又山穷水恶,再加之发电厂除尘设备落后,子长人形容“电厂冒黑烟,天天下‘黑雪’”,外地人来子长说:“不宜人类居住”。

1999年,因朱镕基总理的延安到来,一场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绿化家园”的造林运动,在红都大地的山山峁峁,穷山恶水间,全民皆兵,干群齐战,誓叫“光头山上戴绿帽,天蓝山绿水变清,环境优美空气新……”

如今14年过去了,小树苗长成大树了,光头山变成绿山头了,无论从县城到农村,环境大改观,绿树造“氧吧”,创建了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而今又奋力向国家级园林县城、卫生县城迈进(简称“双创”工作)。在向“双创”迈进的过程中,在向“国标”奋进的步履间,电厂倒闭变变电站了,护城河专修了排污渠,橡皮坝座座升起当河间……子长人民最大的感觉是山变绿、天变蓝、水变清、城变美了。老城人吴登科高兴地说“我没敢想象,植树造林十几年的时间而县城改造才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子长的变化那真是翻天覆地啊,从山到沟到河道,电厂转变供暖了,六山绿化实现了,河道橡皮坝坝坝相锁如那梯田相连,空气变得清新了,人的呼吸和心情都好了,以前电厂污染天上天天下‘黑雪’,现在子长人人人都能多活十几年,这是政府的千秋功业,积德积健康工程啊!”

本城的人有这样的感觉,异地他乡的游子更是有这样的感觉,逢年过节回家的王巨财说:“时不时回家乡看一看,身在北京城,但根在瓦窑堡,心在瓦窑堡啊!近几年,每次回家,家乡都有新变化,‘山头变绿’是一大特色,‘城市变靓’又是一大特色啊!看到这样的变化,我的心头也高兴、睁亮啊!”

如果说“绿”属于了山头,“红”赋予了历史,“黑”埋藏于地下的资源,那么“塔”和“窟”则赋予了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底蕴,赋予了旅游新的“解说”。塔,古有石宫寺塔,今有胡瑗塔。双塔耀立,一座在古县城(而今的安定镇),一座在今县城郭家楼山头。夜晚古塔静默肃立,对夜诉说着历史;今塔灯火辉煌,对城炫耀着靓丽。

石窟寺,号称“第二敦煌”,他始建于宋朝,历经千年因“万佛洞”而名扬天下。

龙虎山,蜿蜒曲折,山势雄浑,气象万千,山间杏苑、桃园、将军亭、关帝庙、青云寺…斗转星移,身在物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心超自然无尘埃,世外桃源不过此。

能不忆子长呼!

如果说,一座山城的美,那是因为披有绿色的外衣;那么,一座现代城市的美,一座美丽中国的边塞山区城市的美,就必须具备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老虎美在背,城美在“心”内。子长的“城心”,不就是那耀眼的悠久的文化的——石窟寺吗?山,还有那变绿的郁郁葱葱的座座相连的山,陕北高原的最最司空见惯的黄土“绿”山。心是内在的山是外形的,心美山更美。

过去的“红”和现在的“绿,无形的红和有形的绿,大家心中的红和象征生命、希望、未来的绿。红和绿,书写出子长的过去和今朝,展示着子长的风采和色素。

过去它叫瓦窑堡,而今就叫子长县。

子长,它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灿烂在、辉煌在、耀眼在陕北大地黄土高原的腹部上。携手并进,让子长“红”和“绿”变成两道炫丽的彩虹,冉冉升起在中国的北方。

主办:中国林业网国家生态网
京ICP备10047111号 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