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元四章的美好画卷

日期:2013-07-01 12:07:21 作者:吴来虎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晏塘中学

  (一)
  天是有天气的,四季更替,风调雨顺;地是有地气的,山清水秀,沃土奇石。这是大自然的恩赐,需要我们人类不侵扰它、破坏它。人也是有人气的,和睦相处,百业兴旺;一个宗族,历史悠久,薪火相传,拥有自己的天地之气,形成自己宗族的聚居风格、优良传统和厚重文化,代代兴旺,这是宗族之气。一旦这些有机的融合,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宗族气场,形成强大的自信力、自豪感和开拓力,就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元四章便是这样的一个宗族、一座村落。
  元四章属于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是池州历史上四大名姓名村之一。现在的元四章,800多户,3200多人,除极少个别姓氏,几乎都姓章。据考证,最先迁居元四章的是章氏祖先“正一公”,大约生于元朝至元到大德年间,约公元1300年前,也就是说元四章有700多年历史了。民国以前,这里是原贵池县开元乡第四保,人们开始称这里的章氏为“元四章”,以区别其它地方的章氏,这大约是“元四章”名称的由来了。
  我对元四章的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却无暇和能力作深入探究。但到元四章一游,可以圆你一个梦:山灵石奇,小桥流水人家;古徽道、古村落和现代文明的水乳交融;古远的祠堂和深厚的宗族文化,魅力四射,以及那山岭田园风光和农家之乐相互映衬,如诗如画,你的心灵会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
  
  (二)
  站在元四章村口的山坡上,打量元四章村落:她就像一个聚宝盆,紧紧依靠着太婆山及其延脉来龙山,古老的显得陈旧的徽派民居和现代崭新小楼;小河悠悠,古桥处处,你会感到这是一个神秘的村落、风水宝地,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会有深埋的宝藏和浮现的文明。此时你拍一张“古村落:元四章全景图”,很壮观,也很秀美,真是一件惬意的事。但这仅仅是元四章美好画卷的外貌,或者说是外在的美。
  如果你爱好山水岭园风光,从池州城驱车,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元四章。登太婆,赏来龙,踏古徽道,听山泉歌,可以享受原汁原味的元四章的山水岭园美景。
  沿着元四章的东河拾级而上,太婆山坡的马岭自然村就呈现眼前。到竹林小憩,或者坐在溪流中巨大的鹅卵石上,听竹泉幽鸣,或摸巨形鹅卵石,一番畅想。继续前行,双岭村到了。双岭村的东边是马岭,西边是梨树岭,这大约是“双岭”的来由。登上马岭,便隐约看见马牙的四岭水库,也就是九华天池了。关于“马山”“马岭”,这里也许有很美的故事,我不敢妄加猜度,只能等有识之士来揭秘了。
  最惬意的,当然是登太婆山了。站在海拔近800米的太婆山顶,你会感到天空是那样的明媚辽阔,四周的群山沟壑尽收眼底,真是“一览众山小”。著名散文家许俊文老师在《太婆山的美学元素》里说:“太朴之物,必存大美焉,人工不可为,应是天造地设,又不曾被人染过指的。”又说“太朴山虽与江南名山九华山粘粘连连,暗通气脉,但此山的石头却与九华山迥异,一个黑硬、粗砺、峥嵘,构成一座名山的体量和气质;一个圆融、苍润、拙朴,成全了太朴山的简约与空灵”。也就是说太朴山大道从简、返璞归真。这是太婆山的整体美、个性美。
  许老师说的太朴山也叫太婆山,这有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传说很古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一年春天,金鸡叫、猴子跳,鲤登龙门百兽闹,喜欢吃味道鲜美的江南春天的竹笋的观音娘娘,也就是太婆,从江北乘船来了。忽然一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水势猛涨,太婆动起回江北的念头。就在太婆启动大船的时刻,雷公使出杀手锏,只见一声巨响,太婆船的桅杆断了,走不成了。于是太婆化作了一座山,这就是太婆山;太婆乘坐的船,化作一块巨形船石,折断的桅杆化作了断桅石;那些虎、象、狮也都化作了虎形山、象形山、狮形山,陪伴在太婆的四周。跟随太婆的一条龙,也化作了来龙山,形成了龙脉,保佑着元四章这块风水宝地,这就是来龙山的由来了。太公见太婆不回,也化着了太公山,在江北与太婆遥遥相望。
  到太婆山,你可千万别忘了赏石品石。太婆山的石,或大,或小;或立,或卧,或倚;或山顶,或山腰。船形石,断桅石,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自然、憨厚,安详、静谧。太婆山的石,当数元四章自然景致一绝,没有丝毫的人工渲染,值得细细读赏。山和石,构成了太婆山的美妙乐章。
  
  当然你也可以沿着元四章的西河而上,走走古徽道,爬一爬梨树岭。历史上,这里是池州府通往徽州府和九华山的重要驿道和商道,是池州府城南的重要商镇,商贾云集。交通咽喉的地位,成就元四章历史上的富足和辉煌。
  元四章又叫梨村章,梨村就在这古徽道的咽喉上。《章氏宗谱》记载:宋朝末年,池阳教谕(教育局长)章文凤之子章仕儒,游猎至此,见交通便捷,风景如画,定居梨村。这大约来元四章住居的最早章氏祖先了。梨村东有花岭,西有梨岭,还有狮山和象山,两山相间不到百米,水口紧锁,据说这锁住了元四章的财气和灵气。我不知道,古时这里是否“梨岭”梨树成行,“花岭”鲜花漫山,狮山、象山有狮象出没,但梨树岭上,走徽道的人歇息的“梨树亭”,至今保存完好。太婆山半山腰,还有一“洞”景——“躲兵洞”,四周悬崖峭壁,洞高七尺许,花岗岩地貌,实属大自然的神斧鬼工;与它相对的,是“红石头”,颜色朱红,高宽数丈,恰似一堵宫墙,蔚为奇观。传说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中一个“元四章”士兵,听说部队要开拨前线,携枪械深夜潜回家中。若被国民党军搜捕,必死无疑。后章氏族众指点,此兵躲入洞中,国军无法搜到;族众又设计造成士兵已死的假象,骗过国军,此兵才捡回一命。后来人们就称之“躲兵洞”。不管这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游游此洞,很是况味。梨岭作为交通咽喉,还是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在此挖的战壕、修的碉堡,遗迹依然可见。
  元四章的山景,各具情态,美不胜收,可有的渐渐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深入挖掘一下元四章的山、石、洞、亭等遗迹,想必很有意义。
  
  (三)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河,有河就有桥。太婆山的水,分两支顺山谷南下,向元四章村落东西两侧款款而来,将元四章团团拥抱,在村南口汇合。这就是元四章的两条河——东河和西河,有护村河之韵。元四章的河上,不乏古桥,多修造于清朝乾隆年间。每隔一段距离,就有长方麻石桥,或单石独架,或数石拼就,其中西河桥“大清乾隆三年孟春造”字样清晰可见,有270多年的历史了。这样的古桥还有天灯桥、利济桥等。河的两岸皆用鹅卵石铺就路面,虽不宽阔却古色古香;河的两壁是鹅卵石和石灰垒就,河宽适宜,整洁美观。元四章古山道、沿河道有一大特色——鹅卵石古徽道,这是别的古徽道少见的。我想,这些河流和古桥,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先人能工巧匠的智慧的结晶,更是元四章悠久深厚文化的积淀。
  元四章的水好,能精制出元四章的地道特产:米糖粑、冠心糖、煮米糖和冻米糖,曾经声名远扬。元四章的糖,甘脆、醇厚、爽口,其色泽和味道比其它同类的糖明显高出一筹。有制糖手艺高超的老人透漏原因:太婆山是麻石山,是龙池水,而其它地方是清石山、杂石山,水质远比不上麻石山的水质。请原谅我说不出其详细的工艺流程,当看到制作“元四章米糖”的人越来越少,担心这项既能创造很好经济效益又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会失传,也期盼“元四章米糖”能制成名特土产,形成规模,造福百姓。
  有了好山好水,村落也就有了灵气。祠堂、老屋、古徽派民居,构成元四章历史上村落建筑特色。祠堂是宗族祭祀祖先、议决宗族大事、宗族办理婚丧寿喜事、执行宗族之法的重要场所。“老屋”是宗族支系议事集会的地方,依宗祠式样而建。
  
  假如你来元四章一游,别错过这里的古民居。元四章的古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属于徽派建筑,又自具特色。它们坐北朝南,前后依次排开,成东西走向,或面朝河流,沿河而建;屋与屋之间有狭长幽深的走道,鹅卵石路面,有的两人迎面,须跻身而过,这叫“弄”,方便进出。古屋大多白墙黛瓦,飞檐翘楚,远观飞檐恰似龙飞之韵,历经风雨,古屋显得古老而陈旧;古屋大多砖木抬梁结构,雕梁画栋。这样的古屋都有天井,构成“四水归明堂”,寓意财不外流、聚宝之意;紧连的便是“堂”或者“客堂”,用两根粗细适中的圆木,中间用木板为墙,两边通畅,方便进出。主人会将最好的大方桌靠此壁正中,再在大桌靠壁放上两把上等的雕镂木椅,供主人一家用餐或者招待客人。这壁叫“宝壁”。当然,那两把椅子是客人和长辈才有资格坐的,晚辈要是乱坐,就是“不懂规矩了”。这类的古屋也有豪华型的,天井和客堂除了进深、高宽之别外,大同小异,区别在堂的两侧有两层楼,堂的右侧二楼,朝堂的正中间开有一扇很大的窗户,里面便是“偏堂”了。主人,或者来了客人会在这“偏堂”诗书琴画,品茗交谈。可惜的是,这些古屋经“文革”的浩劫和岁月的侵蚀,大多销声匿迹了。但元四章却保存下来一些,如章荣州宅、章德武宅、章新正宅等,这得益于元四章人和当地有关部门的保护和重视。
  当然你还可以细细欣赏元四章的“老屋”,走走这里的“弄”,别有一番滋味;或者感受一下元四章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风古貌,会流连忘返。
  
  (四)
  来到元四章,“章氏宗祠”和章氏文化,会让你赏心锐目,大开眼界。这应该是元四章氏古文明或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它记录着一个宗族曾经繁荣和辉煌的历史,也承载着一个宗族的现在和未来。
  元四章的“章氏宗祠”有孝友堂、敦睦堂、秩叙堂、报德堂等十几个祠堂。保存或修缮较好的有孝友堂、敦睦堂、秩叙堂。孝友堂和敦睦堂一前一后,前者是元四章祖先龙一公祠,后者是龙一公侄彦质公祠,所以元四章氏又称前祠和后祠,大约有这两层意思。两祠堂位于元四章村落的中央,突出宗祠在宗族和村落的显要地位。仲德公是晚辈,他的祠位于不远的杨村,就是秩叙堂,已是安徽省级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敦睦堂”,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誉之“江南第一祠”。原祠占地1883平米,典型的明朝宫殿建筑风格。三进四廊五开间两月潭,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盘龙吊顶,玉砌丹墀,梁柱皆精选巨松和白果树为之,柱础为汉白玉,雕刻的图案决不雷同,涵义各异深刻,形神兼备;官府明流赠送鎏金匾额数百块,高悬祠堂,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史料记载:敦睦堂始建于明仁宗二年(1426年),建成于清朝嘉庆年间,大约工期400年。《贵池县志》也曰:属池州五大古典建筑名胜之一。是停停建建还是工程浩大,或者其它原委,不得而知,值得研究。但它依然无愧“江南第一祠”!
  遗憾的是,岁月的侵蚀和“文革”的破坏,古祠曾面目全非;可贵的是,元四章氏儿女,细心研究,严加考证,修缮和恢复了古祠风貌,及时抢救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的章氏宗祠的敦睦堂,祠高9米,进深60米,宽20米,占地面积1200平米;顶庑殿式的门楼屋顶,依然“四水归明堂”,雕栏画栋,牌位壮观,金碧辉煌,是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孝友堂、秩叙堂也经抢修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祠堂本是宗族祭祀祖先,议决宗族大事,办理宗族婚、丧、寿、喜事,执行宗族之法的重要场所,但元四章氏宗祠却恪守一条家规:孝友堂章氏子孙结婚不拜堂。这里有一个凄美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元四章氏祖先玉姑婆婆(章住英)的兄弟,因押送军粮途中遭劫匪获罪,不知下落,家中剩下孤儿寡母。玉姑婆婆便悉心照料侄儿,终身未嫁。侄儿大喜之日,玉古婆婆一个人躲在墙角暗自垂泪。侄儿知道后伤心的立下这条家规。
  元四章有说不完的故事,读不完的风景和看不够古文物古文化遗迹。最令我感动的是,元四章的子孙,同心同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抢救了大量珍贵的古遗产,续修了120卷浩大工程的宗谱;还成立了“池州章氏文化研究会”,创办了《池州章氏文化研究》刊物,把元四章氏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更欣慰的是,当地党委政府欲将元四章打造成池州城美丽的“后花园”!他们是在续写元四章崭新的历史。
  面对元四章,我的脑海忽然梦出一幅美好的画卷:三五成群,或旅游团队,在登太婆,踏梨岭;梅花岭的梅花漫山遍野,梨树岭的梨果缀满枝头;“章氏宗祠”里,人们享受着古遗迹和古文化的博大思深;小桥流水人家,人们品尝着地道的山野菜和农家米饭,茗饮着清香可口的山野茶,大包小包的带着元四章的土特产,满载而归!
  写到这里,我很惴惴,生怕我肤浅的文字愧对元四章的列祖列宗和元四章的父老乡亲,也担心我的孤陋寡闻而打搅元四章的宁静和安详;但我真的虔诚的祝福古老厚重而又崭新的元四章,凝聚地气和人气,发挥聪明才智,在建设“美好乡村”的道路上,更加繁荣辉煌!

主办:中国林业网国家生态网
京ICP备10047111号 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