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1月30日讯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三北工程全年共完成造林育林1044.4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工程建设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是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党政高位推动正在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新格局。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各级党委、政府抓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林业生态建设的站位之高、决心之大、措施之硬呈现出持续加力的态势,林业建设由部门行为上升为党政之责。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出了“生态立区”的战略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立区战略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推进会,启动了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力争到2022年,全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3.3%提高到16%。青海省提出抓造林绿化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形象的战略导向,201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历史以来规格最高的绿化动员大会,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绿化委员会领导小组,构建起全省党政一体抓绿化的领导新机制,全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是过去年度的2倍。山西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依然保证造林绿化资金只增不减,近五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200亿元用于造林绿化。
二是改革创新意识日渐浓厚,创新驱动正在成为工程建设的新引擎。各地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破解工程建设难题,培育工程发展新动能。河北省大力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造林”机制,呈现出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投资的新局面。其中:沧州市2017年财政列支8000万元对造林绿化实行奖补;任丘市争取农行5.6亿元授信,打造出10个万亩造林基地;保定市吸引43家企业、投资4700多万元打造森林景观。天津市继续加强与国开行和农发行合作,已签约林业生态建设专项贷款179.3亿元,到位42.5亿元。吉林省启动森林碳汇项目试点,初步估算年碳减排交易潜力高达6-8亿元,开辟了林业生态建设投资新渠道。陕西、山西等省创新国土绿化机制,探索推行先造后补、赎买租赁等造林机制,既化解了苗木产能过剩,又增加了劳务收入。甘肃省政府出台《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涌现出了一大批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造林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三是突出建设重点,规模化治理正在成为工程建设的新趋向。各地坚持生态建设一盘棋的思想,突出建设重点,相继实施了一批规模宏大、集中连片的造林基地,有力地带动了工程全面发展。辽宁省先后实施了朝阳市500万亩荒山绿化、阜新市200万亩荒山荒坡造林绿化、青山工程“两退一围”、千万亩经济林等省级重点生态工程,点线面结合的生态建设新格局初步形成。河北省围绕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已完成造林172万亩,绿屏相连、绿廊相通的京津冀一体化生态格局初具雏形。其中廊坊市通过大力实施生态廊道绿化、重要交节点绿化、村庄绿化、城镇绿化等十大重点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30%。宁夏回族自治区启动实施“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和“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生态区绿网提升”两大工程,全年完成营造林73.39万亩,占全区造林任务的65%。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按流域、整沙带推进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初步建成3个20万亩以上规模集中治理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集中力量开展“防护林整团推进示范建设工程”,目前,已有44个团场实现了“条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的建设目标。甘肃省庄浪县坚持按流域、整山系规模化治理,近两年集中连片完成造林20多万亩。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居环境正在成为工程建设新亮点。各地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抓好荒山荒地造林的同时,更加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北京市突出造林与造景相结合,按照“宜绿则绿、见缝插绿、多元增绿”的工作思路,打造区域精品亮点。辽宁省加大各类矿山和破损山体生态治理力度,近5年来,省财政投资13.5亿元,完成矿山治理11万亩,打造了一批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绿色空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森林城市群构想,启动了关中盆地、秦巴山地、黄土高原三大森林城市群建设。西安市斥资3.5亿元改造提升绕城高速景观林带。青海省采取绿化美化彩化村庄、建设花园游园公园、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建成1200多个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高原美丽乡村”。吉林省通化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高标准打造了近500个村在林中、家在绿中、户在花中的“绿美示范村屯”。
五是协同推进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绿色惠民正在成为工程建设的新动能。各地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采取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产业脱贫模式协同推进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实现了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稳定增收。山西省推行“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新机制,贫困县所有造林任务全部由合作社实施,去年2900多个合作社承担造林任务260万亩,6.2万贫困劳力参与造林,带动15.5万人脱贫,实现了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目标。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本着“用当地的苗绿化家园,让当地的贫困户挣造林的钱”的原则,全年使用贫困户苗木1219.6万株、调用贫困户劳力6.2万人次,实现增收7461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选聘1.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变为生态护林员,带动近5万人实现稳定脱贫。黑龙江省深入挖掘独特生态资源,着力打造一批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基地和精品森林旅游线路,“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森林公园75处。甘肃省大力推进苹果、花椒、核桃等优质林果基地建设,全省经济林面积达到2180.2万亩,产量680.4万吨,产值276.7亿元。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民+科研单位”的沙产业发展模式,肉苁蓉、锁阳、甘草已初步形成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从事沙产业的农牧民人均增收3-5万元。(王鸿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