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8-06-28 

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
 

  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坡头,因沙丘高度超百米而得名。半个世纪以来,这里因包兰铁路、麦草方格、“五带一体”而成为中国规模化、工程化治沙的起点,并由此开始向世界输出中国治沙技术。如今,面对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荒漠化威胁,置身沙坡头的治沙力量依然在攻坚克难,为这道全球“生态难题”找寻答案。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黑林村村民林治福(右)和周红正在腾格里沙漠扎草方格(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一位工人在腾格里沙漠从铲车上卸下麦草(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曹江涛摄

 

一位工人抱着麦草行走在腾格里沙漠中(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工人在腾格里沙漠扎草方格(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扎草方格的工人们在腾格里沙漠里吃午饭(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黑林村村民林治福(右)和周红正在腾格里沙漠扎草方格(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结束一天的扎草方格工作后,工人们坐着运输麦草的铲车驶出腾格里沙漠(6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曹江涛摄

 

工人在腾格里沙漠扎草方格(6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副站长张志山(右一)在和同事讨论研究沙生植物(6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副站长张志山查看温棚中的蓝藻培育池。利用蓝藻制造人工“结皮”是目前站里正在探索的新技术(5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曹江涛摄

 

在宁夏中卫境内,横穿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5月29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一列火车行驶在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上(6月12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宁夏中卫固沙林场副场长郜永贵在查看包兰铁路沿线的植被(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覆盖在腾格里沙漠上的草方格沙障(6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包兰铁路在防护带的保护下沿着黄河穿过腾格里沙漠(5月30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主办:国家林业局 承办: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国家林业局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京ICP备10047111 京公网安备11941099325 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29